索引号: 2588418/2022-146647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公开日期: 2022-08-01
主办单位: 诸暨市民政局

诸暨市民政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8-01 浏览次数: 字体:[ ]

孙梅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建立农村“邻里互助点”养老模式破解农村独居老年人照料之困的建议》(第6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村地区老年人,特别是偏远地区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和期待攻克的难点。你提到的“邻里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由群众基于需求自发组织、发动、管理的抱团养老模式。为满足老年人基本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民政部门从统筹角度出发,于2013年开始开展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有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91个,镇(街)-村(社)两级养老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部镇乡(街道)、村(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旨在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以公建民营形式由老年协会或第三方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商运作,直接为本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服务对象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人。具体功能:一是日间托养服务,专设日托服务区域,配置躺椅、休闲椅等供老年人休息。二是休闲娱乐服务,设置棋牌室、书画室、教室等,为老人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和教育类活动。三是医疗保健服务,配置血压计、药箱为老年人提供基础保健服务;配置健身器材、康复器材让老年人强身健体;由卫生院、社区医院定期坐诊为老人提供健康诊疗服务。四是“我为老人送服务”系列活动,通过向社会组织、镇街居养中心等购买服务,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陪护、助餐、洗浴、衣物清洗、居室整理等上门服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歌舞书画等集中性助乐活动;理发、义诊、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丰富照料中心活动内涵。

在传统照料中心提供服务的基础上,自2021年始,诸暨市开始并加快打造“爱心食堂”和“爱心食堂·共享五福”体系。全市“爱心食堂”建设总体进度较快,2021年共建成61家,辐射(社区)99家。2022年计划再建成107家,辐射村(社区)148家,两年覆盖率达到48.2%,高于40%既定目标,让越来越多老年人吃上暖心又暖胃的“热乎饭”成为越来越多诸暨人的奋斗目标。“爱心食堂”以公益性为原则运营,极大解决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尤其是偏远地区老人的吃饭难问题。同时,另将“爱心食堂”作为文明实践重要阵地,围绕老年人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目标,创新“爱心食堂·共享五福”文明实践志愿助老模式。开展话说幸福、健康有福、关爱添福、欢乐集福、生日祝福等“送五福”实践活动,全面构建以身心健康、幸福生活为内涵,集政策宣讲、健康医疗、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便民志愿于一体的多跨养老场景。整合市级服务团队、镇村志愿队伍和社会专业组织三类队伍,确保每个食堂每月至少有2场活动,填补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2012年开始,我市便开始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并在2019年扩大补贴享受对象。让亲属或志愿者与老人结对,通过政府向照护责任人购买服务形式,为确有需求且达到享受条件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目前,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的老人,及9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三类对象,经专业评估,身体状况达失能、失智、半失能、半失智等规定条件的,可享受重度依赖500元/每月,中度依赖250元/月的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大大减轻高龄、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难题和家庭经济压力。

伴随“爱心食堂”、“爱心食堂·共享五福”文明实践志愿助老模式以及“我为老人送服务”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面将不断扩大,质量也将大幅提升。结合现实发展条件,养老服务补贴也在不断探索革新,从扩大补贴对象、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着手,让制度更加贴合和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对于“邻里互助”型抱团养老模式,我们将逐步加强舆论宣传,理论指导,让互助养老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养老选择。

诸暨市民政局

2022年7月26日

承办人姓名:陈祎芸

联系电话:87017247

30.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2号建议的答复.pdf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