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个人诸暨市枫桥镇关工委陈幼权发言材料
我叫陈幼权,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枫桥人。十三岁那年,五年级的我亲眼见到了省四清工作队到自己村搞社教运动,也是在这一年,毛主席亲笔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从此,我与“枫桥经验”结下了不解之缘。59年来,“枫桥经验”就像一缕缕阳光普照在人民群众身上,消除各种矛盾纠纷,带来公平与公正、信任与温暖,成为社会治理战线的一面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为落实“大关工”理念,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我成为了“枫桥经验”的见证者、传播者、践行者和助力者。
一、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
在近四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完小校长、乡校校长等职务。无论职务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和热情。从教期间,我把大量的工作精力都投入到运用“枫桥经验”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中。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做人。在任视北乡中心学校校长期间,我每学年都会邀请枫桥派出所公安干警给全乡两所初中、十二所小学的五十多个班级的一千八百多名中小学生上法制教育课,一方面使学生从小就懂得要遵纪守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也把“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传播给中小学生。
二、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
退休以后,我担任镇退教协会委员。我参加了由退休教师组成的“夕阳红文艺队”,连续六年用文艺节目“三句半”形式到村和学校演出,宣传“枫桥经验”。2017年9月起,我担任枫桥镇关工委业务副主任,直接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成为了“枫桥经验”的践行者。在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扶教育工作中,我主动对接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动员、吸纳、组织“五老”,开展“爱心帮扶6+1”工作,举办“6+1”工作方法培训班,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使这些失足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没有放弃他们,也使他们时时、事事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看着自己,从而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我的努力下,枫桥镇失足未成年人人数由2017年的9人到7人,到5人……到2021年的“0”。2018年6月10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枫桥调研时,对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9年11月,市关工委要求枫桥镇关工委制订建立教育基地规划,我提交的建立“五位一体”的青少年“枫桥经验”教育基地的建议得到了市关工委的认可,并被正式命名为“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2020年,在各级关工委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成功创成“浙江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并在2021年开始创建“全国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三、写好“传承”篇,乐当助力者。
2021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距离毛主席批示“枫桥经验”也将近六十周年。为把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建成“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传承“枫桥经验”,虽然年逾古稀,我仍然奔走在枫桥这方热土上。我曾陪同市关工委宣讲团收集素材,宣传报道工作动态,协调多方关系,努力争当基地建设的助力者。我也曾参与中小学生特色研学线路的制定。根据不同学校需求,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以“枫桥经验”陈列馆为基点,推出不同的“枫桥经验”研学线路。比如小学一至三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突出趣味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小学四至六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强调科普性与体验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思考并有收获;初中年级参与研学旅行时,注重理论性与知识性,让学生们了解枫桥经验背后的故事与深刻内涵,挖掘知识外延。自4月中旬“枫桥经验”研学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市关工委和教体局,与24所学校取得联系,有13所学校的师生来到枫桥研学,出行师生人数近3000人次。作为研学活动的志愿者,在活动前我向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强调文明出游的重要性,提醒他们不要在场馆内吃零食,注意参观秩序,排队入场,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触碰场馆内设备及物件。随时提醒引导学生安全旅游、文明旅游。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如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有时候还临时充当讲解员,因为我熟悉行程内各个场馆,尤其是“枫桥经验”陈列馆,所以有时会临时给学生讲述场馆内的展示内容并且适当进行拓展,为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
明年是毛主席批示“枫桥经验”六十周年。为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传承“枫桥经验”,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学习平台,我将继续以把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建成“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为目标,坚持“大关工”理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当好基地建设的助力者、研学活动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名枫桥教育工作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