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委统战部 > 统战讯息
大隐隐于村!归国留学生开办了乡村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2-09-13 17:07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市侨办)

一座大隐隐于村的意大利博物馆,定位于致力中国未来乡村振兴——文化与艺术,坚持专业、完善、高品质的乡村博物馆和博物馆研究院。在这里,可以看到欧洲运来的艺术作品,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学院派以及二十世纪的油画、雕塑、板画、手稿、珍藏家具等。

当然,不止于此。这座“村”里的意大利博物馆正诠释着乡村振兴中的文艺力量,以“艺术”之名破题新时代的乡村建设。

来到五泄镇五泄社区下朱自然村村口,盛夏的老樟树,枝叶在阳光下自由舒展。沿着老樟树所在路口折进村子,不远便会见到一幢红墙老房子,在周围一众白墙黑瓦间显得格外出彩,却不突兀。

曾经,这里也是下朱自然村的闲置农房之一。不久前,从意大利佛罗伦萨留学回国的青年艺术家蒋俊政来到村里,将老房子着手改造成了新兴艺术空间。

走近它,朱红的墙面与墨绿的大门相互映衬,灵魂配色赋予这座菲德(意大利)博物馆研究院浓厚的艺术气息。“不止于此——菲德博物馆研究院开馆展”集中展示了与欧洲有关的雕塑、油画以及琉璃,以情景式场景切入,让每个人都能置身其中,与作品零距离接触,更加直观、全面地欣赏每一件艺术作品,在展览中,与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将学会尊重、理解、懂得和欣赏。

“我想让最原汁原味的艺术作品走进我们身边所有人,让美走进每个人眼中,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最美作品。”博物馆主理人蒋俊政透露,展览后期将会邀请组织当地村民进入博物馆观展,并通过更多权威机构和组织进行话题和社区文化交流活动,让大家不再拘泥千馆一面,让多样性、包容性文化回归和渲染我们身边,让年轻人可以停留下来驻足观看、欣赏,让未来的乡村回归到不止于人情,还有文化与艺术素养。

毕业于意大利国立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蒋俊政,长期从事油画和修复专业,是Museo Del Fede主席兼博物馆馆长,也是诸暨市欧美同学会首批会员。不过,现在他有了一个新身份——助力乡村文化和艺术的新“农民”。

“放眼全国,艺术和文化入驻乡村的案例已经有不少,但在五泄,我想站在一个不同以往的起跑线上。”蒋俊政看到过很多单纯用艺术来改造乡村的做法,前期艺术家可以为乡村改造出谋划策,后期却很容易出现动能不足的问题。“艺术产业是有其发展规律的,以艺术助力乡村建设,更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要融合,不要违和。”蒋俊政说。

怎样融合?首先是人与人的融合。艺术进村,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要做得接地气,让村民有参与感,也可以就地取材,多元化利用特色资源。当各种艺术活动陆续进入乡村,耳濡目染间,村民也会慢慢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最终变成“创造者”。村里的妇女、儿童、老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乡村艺术家。

蒋俊政给笔者举了一个例子:社区花园的缔造者刘悦来。“他是一位景观设计师,也是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的负责人。他就是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大家一起种东西’,利用社区的边角隙地,不花钱,或者花一点点钱改善环境。”蒋俊政目前正在策划这样的一个“最美花园”活动,发动村民认领小区域,种花、种草,通过互动实践,共享最美空间,同时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更快地将艺术与乡村融合。

当下的乡村并不缺少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的艺术家。只是,真正能够留下来,长期扎根在乡村,创作并养护艺术成果的有多少人?想要乡村焕发活力,艺术乡建的引领者不仅要“建设乡村”,更要有“运营乡村”的思维。

蒋俊政是天津人,之前的工作重心一直在杭州、上海,来到五泄后,他打算长期入驻这里,实现自己的乡村振兴梦。住在下朱自然村菲德博物馆的时间里,他在村里多次实地调研,村中的老宅、古树、老街等位置和数量,都了然于胸。

“村口这棵老樟树的周围,就有不少闲置农房,我觉得完全可以改造利用起来,现在我已经租下来4套,总面积有近1000平方米,计划改造成为雕塑博物馆、陶艺博物馆、藤编艺术设计中心等,快的话,明年春天就可以陆续开放了。”蒋俊政说。

在和团队商量并取得五泄镇的支持后,蒋俊政已列出了菲德博物馆下半年的文化活动安排表,包括中国美院学生驻地写生、“最美花园”亲子实践、欧洲雕塑作品展等。并且计划在国庆节期间举办大型文创市集,目前已有近400个江浙沪文创团队报名参加,其中不乏诸暨本地的特色团队,届时将通过文创礼品的形式,与外来团队交流共享创意,推介诸暨文化。

信息来源: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市侨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