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以当家思维担当管家责任”的理念,围绕“大格局”“大盘子”“大气度”,全面服务保障好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切实扛起稳经济挑大梁的财政担当,努力为全市大局贡献财政力量。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1-12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1.66亿元,同比减少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28亿元,同比下降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1.38亿元,同比下降23.5%;非税收入完成28.90亿元,同比增长44.4%。
2.支出情况。1-1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23.3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民生支出94.36亿元,同比增长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5%。
(二)全力以赴,组织财政收入
一是强化收入组织管理。面对经济性减收、疫情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重压力”叠加,健全完善财税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与税务、自规等部门联系协商,强化收入预测分析,把握好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
二是全力组织非税收入。对以前年度应入库未入库的非税收入科目及资金加大清理力度,累计清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捐赠收入等非税收入入库1.96亿元。
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债券项目储备工作机制,积极向上对接、竭力争取专项债额度,成功申请入库省财政厅专项债项目5个,额度达30.75亿元;完成专项债储备项目金额达243亿元。不断增强跑项争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取五泄镇、马剑镇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项目省补资金累计8000万元。
(三)积极有为,服务经济发展
一是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全市累计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8.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98亿元。加强两直资金动态监管,确保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支付进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全力支持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全年累计兑现人才专项资金2.09亿,同比增长11.76%;科技专项资金1.20亿元,同比增长1.69%。
三是优化金融服务体系。规范运用政府应急转贷资金,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年累计提供应急转贷资金58.44亿元,服务企业170家。
四是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完善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信用融资等措施,引导鼓励预算单位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全年累计面向中小企业采购756笔,采购金额9.37亿元;政采贷为中小企业发放融资贷款放款290笔,放款金额1281.62万元。
(四)精准发力,保障中心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安排财政资金用于防控物资补助、核酸检测经费、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隔离酒店场所征用补偿、酒店设施隔离管控等。
二是积极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保障,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完善公路运输体系,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7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8.6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88公里;拨付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改造提升资金2922.88万元;拨付生活垃圾分类项目资金4630.02万元;拨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项目资金6697.75万元。不断提升项目评审质效,建立绍兴市首家调解政府投资项目工程价款争议平台,入围全省29个基层“红色调解驿站”,实现争议 “一站式”接收、“一条龙”化解,形成项目共推、资源共融、矛盾提前化解、动态清零的工作格局,将工程结算争议平均办结时间由10个工作日以上缩短至5个工作日,累计化解存量工程结算争议79只,涉及调解金额3.69亿元。
(五)以民为本,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做好教育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用于各阶段教育生均经费保障、困难学生资助、民办教育发展、现代化教育建设等。
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用于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就业创业财政扶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退役安置及抚恤和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等。
三是助推乡村振兴。全年累计拨付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73亿元,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资金3.14亿元。加快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珍珠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01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83.3%,拨付财政资金5271.88万元;同山烧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根据项目建设按实际拨付财政资金3086.6万元。助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入选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20个试点县(五泄镇),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6000万元。入选全省2023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马剑镇),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2000万元。
(六)整体智治,推进财政改革
一是加快财政数字化改革。启用财政大脑“一仓五库”(数据仓、知识库、模型库、算法库、规则库、工具库)和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提高财政决策、管理、监督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构建诸暨市资囊不动产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国有资产可视化动态化管理,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机关单位及平台公司2645宗外业数据调查和录入,评估不动产总值294.7亿元,盘活资产约41亿元,入围浙江财政数字化改革创新应用大赛。全面推进和落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已发放补助112.9万人次,涉及金额6.86亿元。
二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完成14个主管部门(单位)、镇(乡)街道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应急救灾资金、政府“过紧日子”等自查核查工作。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增强部门绩效意识,实现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累计组织部门单位绩效自评项目1719只,涉及财政资金34.77亿元。推进公款竞争性存放,完成财政资金公款竞争性存放35.54亿元。
三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对2021年度全市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综合分析,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推进国有资产确权处置工作,出台《全市国资国企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涉及股权转让1项、资产转让297项纳入2022年国企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任务清单。
(七)除险固安,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通过“真金白银”、“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化解隐性债务;加强镇街债务管理,完成年度化债目标。
二是防范基层财政风险。优化市对镇(乡)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市镇两级财政事权与支出职责,实现镇乡街道财务管理检查全覆盖。
三是防范化解社保风险。规范社保基金征缴和支出管理,严格按照省厅文件要求计提土地出让收入用于社保基金相关支出。
(八)党建为基,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建立健全《诸暨市财政局“四责协同”手册》。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补齐短板弱项。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大剖析、大提升活动”活动,并对查摆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三是强化干部教育,彰显党建引领作用。积极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参加中心工作,累计选派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活动270余人次;积极参与省财政系统“财悦读 诵清风-喜迎党的二十大”绍兴站活动,获得绍兴市财政局表扬肯定。以“财政管家”党建品牌创建为引领,建立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预算单位“上门服务至少去一次”活动和“财政管家”结对联系企业走访服务活动,累计走访预算单位和企业90余家,帮助解决预算单位财务制度执行、专项资金使用等问题100多个。
二、2023年工作计划
市财政局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抓好各项财政工作相结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认真履行财政使命担当,为高水平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诸暨篇章贡献财政智慧和力量。
(一)聚焦收支平衡,着力稳住基本盘
一是加强组织收入。按照全市“一盘棋”理念,把控好组织收入力度、进度和节奏,健全完善财税部门协同机制,进一步压实各镇街和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强化齐抓共管的格局,不断做大做优地方可用财力。做好“税源引育”文章,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力争引进更多税收产出高的优质项目,切实增强收入增长后劲。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好当前和长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政策和重大支出领域不留资金缺口。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改革,强化预算和绩效一体化闭环管理。
(二)聚焦稳进提质,全力服务中心大局
一是坚持首位战略首位保障。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加强与大院名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厚植全市科技人才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助力。
二是注重政策协同发力。综合运用专项资金、政府产业基金、减税降费等政策工具,支持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助推提升时尚袜艺、美丽珍珠和铜材精密制造三大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兴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是加快政策资金兑现速度。进一步提升部门协作紧密性,完善财政支付系统与“越快兑”平台的衔接,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拓展政策直达场景。
(三)聚焦重点突破,打造改革硬核成果
一是全力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推广实施“浙里基财智控应用”,创新基层财政管理模式,提升基层财政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深化应用资囊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效能。
二是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大现金流,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
三是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建立国有资产定期清查机制,积极推进镇乡街道、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及国有企业资确权和处置工作。
(四)聚焦民生福祉,打造共同富裕新高地
一是持续加大民生保障。确保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持续深化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保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教育体育事业投入机制,加快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和教育设施提档升级。
二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支持“五星达标、3A争创”迭代升级、“三农”高质量发展等,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能力。立足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擦亮“西施石笕”、“枫桥香榧”金名片,安排茶叶、香榧专项扶持政策资金各2000万元。深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指导监督马剑镇2023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按项目进度拨付财政补助资金,打造财政一事一议工作标志性成果。
(五)聚焦守牢底线,提升除险保安能力
一是抓实债务风险管控。紧盯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目标任务,积极拓宽化债路径渠道,以“真金白银”切实加快化债进度,强化项目规划和债务计划的统筹,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有效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
二是抓好“三保”风险防范。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等“三保”支出需求。建立“三保”运行监测机制,密切关注“三保”支出预算执行、库款保障水平等指标。
三是抓严财经纪律整治。加强与纪检、审计等部门紧密协作,推动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优势互补。健全内控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对财政核心业务、财务管理的监管。纵深推进机关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构建监督、执纪、教育、管理闭环链条。
(六)聚焦塑造变革,锻造财政铁军
一是着力提高干部管理精细化水平。科学合理利用好现有的干部资源,通过精准考核、关心关爱、职级晋升等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加强干部考核力度,以机关干部平时考核为抓手,切实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打好干部“选、育、管、用、爱”组合拳。
二是积极培育“财政管家”党建品牌。强化党建引领财政业务理念,以“财政管家”党建品牌创建为引领,结合财政职能定位,积极开展党建品牌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机关党建品牌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全力推进清廉财政建设。持续开展作风建设“一月一督查”活动,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常态化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推进清廉文化进机关、进家庭,培植、浓厚崇尚廉洁、反对贪腐的文化氛围,把严约束、强自律延伸到八小时以外,让廉洁从政成为财政干部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