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坏习惯or抽动症?你错怪孩子了吗?

2023-10-24 09: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

你这熊孩子怎么又在挤眉弄眼的?跟你说不要弄了不要弄了,怎么就是说不理呢?

妈妈,我控制不住,我不是故意的,真的......

你下次再这样,妈妈可要动家法了啊......

就这样,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反复指正着孩子的“坏习惯”,弄得孩子紧张不堪,孩子不仅没好,反而增加了咧嘴、挤鼻、摇头、耸肩、清嗓子、身体不由自主抽搐等症状。这时,家长反映过来不对劲,到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抽动症在作怪。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第一次的抽动表现,往往是始发于眨眼睛、闻东西、清嗓子或者是咳嗽,并非孩子故意在搞怪。随着病情的迁延,孩子抽动的严重程度和频率波动都会越来越大。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抽动症吧!

一、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Tic disorders,TS)是一种以快速、不自主、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抽动具有不可克制的体验,但通常可自我控制一段时间,且因情绪紧张、压力过大、激动或疲劳、被人提醒时加重,在睡眠时消失。常伴有强迫、冲动及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该病通常始于4-6岁,于10-12岁达到顶峰,男孩中发生率是女孩的2-4倍。

二、儿童抽动症有哪些分类及表现?

1、运动性抽动:简单运动性抽动常表现为眨眼、挤眉、做鬼脸、噘嘴、晃脑袋、甩胳膊、握拳头、耸肩膀、搓指头等,有些孩子还可出现扭腰、挺胸、收腹、抖腿、踮脚、步态异常等;复杂运动性抽动发生速度较简单性慢,而且孩子行为看似有某种目的,如冲动性弯腰、后仰、触摸东西、行走时旋转、屈膝、下蹲、猥秽动作等。以上表现常为本病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之一,孩子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加重,睡觉时或专心于其他活动时症状减轻。

2、发声抽动:孩子可有清嗓声、清鼻音、呼噜声、喘息声、咳嗽声、喷鼻音等,还可发出“咂舌”、“吱”、“咔哒”、“嘎”、“嘘”等简单发声,部分孩子可出现唠唠叨叨、模仿或重复他人说话等复杂发声。

3、抽动秽语综合征:上诉两种抽动障碍同时发生,且常发生在最不合适的场合和地方,孩子以罕见的方式、无理的大声秽语。

4、其他:抽动障碍患儿百分之五十会有共同点,常一起学别人说话或重复别人说话,智力正常但内心敏感躁动、易惊,严重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或有破坏行为。

三、儿童抽动障碍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发育畸形:长期的抽动会使患儿抽动部位肌肉畸形或僵化,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

2.心理问题:抽动发作时常常被同学、朋友等嘲笑,患儿容易产生自卑,久而久之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巨大的伤害,常有退缩、害羞、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

3.学习困难:抽动发生时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的抽动会导致注意力严重的无法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最终就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4.品行障碍:青少年期除了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严重反复的抽动会影响孩子正确的品行发展,从而会导致部分患儿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四、家长怎么做?

1.避免责骂、指责的方式,避免重复提醒孩子又抽动发作了,孩子抽动时可通过做喜欢的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2.关心关爱孩子,与孩子共渡难关。告诉孩子,抽动不是坏毛病,不是他的错,而是一种疾病,同感冒发烧一样,是可以治疗改善的,帮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的病,千万不要因为抽动而感到压力;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消除自卑感情绪障碍等,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3.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抽动障碍患者往往精力特别旺盛,需要通过运动释放精力,这样也有助于病情缓解。可以去做做打球、跑步、骑车等运动,对于孩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抽动症在早期是比较容易控制的,所以家长要了解抽动症的相关症状,当孩子得了抽动症以后,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看医生,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心理咨询热线:87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