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处于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孕产妇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据统计,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总发生率为0.6‰-1.8‰,其中分娩后第1周是发病风险最高期。
一、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
简单来说,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V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统称。
二、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因有哪些?
1.血液高凝。女性妊娠后,雌激素水平升高,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加,导致孕妇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失衡,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凝结。
2.循环淤滞。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宝妈们的肚子也越来越大,增大的孕肚会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另外,妊娠期孕妇由于行动不便,缺乏锻炼及活动,特别是高危孕妇由于各种原因需采取保胎治疗长期卧床休息,以及我国传统习俗产后“坐月子”等,均可加重血液循环淤滞,从而促进VTE的发生。
3.血管损伤。宝妈们在临产和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盆腔血管,进而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因子释放、血小板加速聚集等,增加VTE的发生风险。
三、妊娠期和产褥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VTE或VTE史:包括既往有VTE病史、经过治疗后仍存在VTE等;
2.存在与VTE发病相关的合并症:活动性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Ⅰ型糖尿病肾病、镰状细胞病、恶性肿瘤等;
3.暂时性危险因素:妊娠期间外科手术、妊娠剧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
4.产科及其他危险因素:VTE家族史、高龄、产次、肥胖、截瘫或长时间制动、全身性感染、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产程延长、死胎、严重产后出血或大量输血等。
四、哪些情况要警惕静脉血栓的发生呢?
血栓的发生有以下几类症状:
1.下肢疼痛、肿胀,同平面的两侧腿围相差≥2cm时需高度警惕DVT(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出现颈部胀痛、意识淡漠、头痛呕吐等症状,需警惕颈静脉和颅内静脉系统栓塞;
3.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紫绀等症状,需警惕PE(肺栓塞)的发生。
五、如何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1.饮食指导
日常要多饮水,孕期每天应保证超过2500ml充足的水摄入以避免脱水。如早孕反应严重,出现体重下降、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时,需尽早就医对症治疗,每天的补液量不少于3000ml。同时进食高纤维、低盐低脂饮食,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不宜吃太多甜食和淀粉类食物。
2.运动训练
宝妈们在孕期可做一些相对平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快走、瑜伽、孕妇操等。在久坐久卧时要经常做足背屈的动作,伸曲小腿和脚踝,防止血栓形成。按摩比目鱼肌及腓肠肌促进血液循环,每天2-3次,每次坚持15分钟,预防血栓的发生。分娩后,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产后虚弱乏力者可抬高双下肢15-30度,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
3.物理加压
孕妈妈们在久坐、久站、长时间卧位或者要长途旅行等情况下,建议穿戴梯度加压弹力袜,可预防下肢淤血。弹力袜有各种形状、尺寸和压力,孕妈妈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穿戴合适的医用弹力袜。住院期间也可以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来预防血栓。
4.用药指导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