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信息公告 > 工作信息
忆峥嵘岁月,话金萧史迹 ——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慰问走访6位新四军与 金萧支队老战士
发布日期:2023-11-27 15:13 浏览次数:

1943年12月21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简称“金萧支队)在诸暨市璜山镇黄家店成立,她的成立,给救亡图存的金萧人民燃起了革命的希望。从此,金萧地区这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与日、伪、顽开展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歼敌近2000人,开辟了诸北、路西、金义浦兰、诸义东等四处金萧抗日根据地,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值此纪念金萧支队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慰问走访了新研会的荣誉会员杨伯成、吴永祥、吴土根、何根仁、周旺根、卢加杰等6位新四军金萧支队老战士,回望峥嵘岁月,追忆金萧史迹。

吴永祥  诸暨市应店街镇双龙村人,1930年2月出生,1945年6月,年仅16岁的吴永祥在路西抗日根据地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路西县大队,任通信员,同年9月随金萧支队主力北撤。1947年3月入党,已有76年党龄。曾先后参过加泰安战斗和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睢杞)、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随部队入朝参战,曾荣立三等功。离休后,连续担任过7届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为推动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作出了贡献。

当我们走进位于人民南路的吴永祥老同志家时,只见94岁高龄的吴老,身穿黄军装,胸前挂满了军功章和纪念章,已端坐在沙发上。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品灿同志将“金萧老战士”的大红缎带给他披挂上肩,吴老满眼光彩,精神矍铄,握着冯会长的手,连声感谢。这位有着76年党龄的老金萧,耳不聋,眼不花,非常健谈。他向我们叙述了他的革命经历,在讲到长津湖战役时,他神情落寞地告诉我们说,“在所有我经历的战斗中,最残酷的是长津湖战役。打完后,我所在60师179团2营6连从130人减员到大约16个,5连更惨,减到了5个”。他说,他的后背至今还留着被美帝燃烧弹烧伤的疤痕。

下午,我们随他一起回到了故居应店街镇双龙村山头王自然村。冬日暖阳下,吴老拄着拐杖,缓缓地穿过长长的弄堂,走进了一座保存完好的七间两弄四侧厢的四合院。这座四合院的雕梁画栋虽已褪色,但依然看得出当年的模样。在四合院的老屋门前,他告诉我们说,他12岁没了父亲,因家道中落而失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孤儿寡母艰难度日,为了个人生存,也为了民族自救,16岁那年,从这里走出,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直到10年后,才重回老家。


杨伯成  1927年12月出生,诸暨市大唐街道上余村人,1944年,17岁的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金萧支队,1945年9月随金萧支队主力北撤1947年入党,已有76党龄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还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和珍宝岛自卫还击战。在朝鲜战场上,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和元山防登陆战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身经百战的老英雄!由于他是初中毕业生,在当时的部队里算是个文化人了。在战斗间隙,他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了峥嵘岁月年代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他曾是华野第20军60师《前锋报》记者,作为战地记者,他用镜头记录下了战争的真相。


推开和庄康复护理院杨伯成老同志的病房时,他的儿子杨威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今年97岁高龄的杨老,身体尚算硬朗,然思维已不清楚,无法与人交流。但他留下了从1947年至1979年近百万字二十多本的日记和战争年代300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杨威林告诉我们说,4年前杨老因身体原因住进了和庄康复护理院,他在家收拾阳台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些日记,“刚发现这几本日记的时候,有好几本都已经被老鼠咬烂了,我差一点当废品扔了,如果当时不是捡起来翻看了一下,这些珍贵的日记可能就此湮灭了!”。如今,这些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记录了光辉岁月的宝贵日记和照片原件,已由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收藏。由儿子杨威林整理、国家图书出版基金资助的《信仰年代——杨伯成战地日记之解放战争篇》和《信仰年代——杨伯成战地日记之抗美援朝篇》二本样书,已通过中国文史出版社审核,不日将面向全国开发行。英雄已迟暮,但他在坑道里、膝盖上写下的文字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恒。

吴土根  诸暨市东白湖镇雄踞村吴子里人,1926年出生,1945年1月在临安新登参加新四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76年党龄。先后参加过新登反顽作战和苏中、涟水(二次)、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睢杞)、济南、淮海、渡江、金城等重大战役抗美援朝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某部炮兵排长,曾荣立三等功和四等功各一次。


富润康乐中心我们98岁高龄的吴土根老同志,他红光满面,面带微笑地坐在藤椅上。我们将“金萧老战士”的大红绶带给他披挂上肩,他两眼放光,笑得合不拢嘴。由于他当年是炮兵,听力受损,所以得大声地跟他交流,但记忆尚可。他告诉我们,他是1945年1月,在新登加入新四军的,还参加了新登反顽战。他竟然还清晰地记得抗美援朝时自己所在部队的军长的名字。当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他从座椅上缓缓地站了起来,并敬了一个非常利索标准的军礼,把我们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到了。这就是一名年近百岁的老兵永生难忘的军旅梦啊,他可以穿不清楚衣服、拿不周全碗筷,但只要他能抬起右臂,就能行一个标准的军礼。

何根仁  诸暨市枫桥镇阮家埠村人,1929年4月出生,今年95岁高龄。1945年1月参加金萧支队,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76年。1945年9月,随金萧支队主力北撤,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受伤。1947年5月,在华野第八医院医训班学习后,成为一名野战医院的军医。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立三等功1次、四等功2次,受部队嘉奖1次,是三级甲等残废军人。

当我们走进和庄康复护理院看望他时,何老躺在病床上已下不了床,但精神尚可。我们大声地在他的耳边告诉他,他是金萧支队的老战士,我们来看望他的。他听到“金萧支队”四个字,两眼满是光芒,眉开眼笑,高兴地连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他已经记不得他的过去,甚至分不清他的儿女,但是“共产党”三个字,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永生难忘。

周旺根  诸暨市枫桥镇洄村人,1929年3月出生,今年95岁高龄,1945年6月参加金萧支队,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73年。1945年9月随金萧支队主力北撤,是新四军三旅八团二营五连战士,1946年6月,在攻打泰安的战役中,因头部受伤,在第四荣军学校疗伤,受伤后所在连队还以为他在战争中牺牲了,上报了烈士名单,所以他的战友们称他是“活着的烈士”。伤愈后,1948年8月转华东军械部四大队作管理员。曾荣立三等功1次、四等功3次,是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周旺根老同志的家位于高湖路,走进他的家,只见他已穿戴整齐地坐在椅子上,胸前挂满了奖章。我们将大红的“金萧老战士”的绶带挂上他肩膀时,他露出了高兴的神情。家属告诉我们,周老已记不得过去的事了,可当我们问他哪年参加金萧支队,他竟然说出了1945年,还告诉我们他是洄村人,金萧支队是从上虞丰惠镇北撤的,打了泰安战役。他的家属都不敢相信他还能记得如此清晰。也许这几个节点是刻在他记忆深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在某个清醒的时候便脱口而出。他的家属还拿出了二份历史物件,一份是纸质已发黄、字迹有些模糊的、时间为1949年4月的周旺根同志的四等功登记证,“为人民立功”字样还清晰可见,另一份是一块发黄的布质的白底黑字的“中国人民解放”的胸标。这两样宝贵的物件一定是周老悉心保存下来的,如今,他们代替主人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岁月。

卢加杰   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乡捺山村人出生于1926年12月,1944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7年党龄在新四军二师四旅任通讯员、班长、文书等职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长期艰苦的战争环境,卢加杰同志因身体严重透支被迫转浙江康复医院休养,后转地方工作。曾荣立三等功2次、四等功1次

他女儿告诉我们说,今年已98岁高龄的卢老近期因患重感冒需卧床吸氧。我们惴惴不安地推开和庄康复医院卢老所在的病房,只见他已端坐在病床前。见我们进去,他喜笑颜开。当我们把大红绶带挂上他的肩时,他连声道谢。他女儿告诉我们说,得知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领导要来看望,他一下子来了精神,说什么也要坐起来。是啊,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新四军”三个字对他来说是一生的信念,那怕百岁高龄,身体有恙,但只要能坐起来,他就会保持对信念的那份尊重和敬仰。

时光荏苒, 80年前在抗战烽火中参加新四军金萧支队的老战士,当年的热血男儿已进入了期颐之年。但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是们喊着“救国有我”冲向炮火连天的战场,才使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换来了如今的岁月静好。老兵不朽,精神永存!

                                                                                                                                                                  (章可萍)





编辑:(章可萍)
信息来源: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