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002071/2022-15207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店口镇 | 成文日期: | 2022-11-07 |
店口镇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总结
截至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71.17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限上批发销售额497.61亿元,同比增长30.3%。完成民间投资14.78亿元,制造业投资18.09亿元,高新投资11.56亿元,建安投资10.89亿元,同比增长均达到15%以上。按照当前形势预判,各项经济据可实现“全年红”。
一、聚力产业强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蓄发展动力。今年以来,规上工业企业增至250家,产值亿元级企业超过50家,税收千万级企业增至3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市场活力稳定在较高水平,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2家和“品字标”授权企业3家,省股交中心成长板挂牌1家,实现个转企35家,小升规16家,下升上7家,市场主体突破2.3万家,店口铜材精密制造产业基地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培育产业基地。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社保缓缴、稳岗返还等财政支持措施,预计全年缓缴税收2.1亿元,提供新就业岗位1975个,完成97家企业2310名员工115.5万元留岗补贴申报工作。
二是搭建项目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只,投资6.5亿元的好业纺织进入施工许可证办理阶段,景天商业广场进入市级部门筛评环节。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推进,亘元机械、伟众科技、融佳化纤等3只亿元以上项目全线开工,伟众科技列入省“4+1”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抓好老电镀园区改造提升,出清“低散乱”企业55家,盘活土地73.44亩。实施“零增地”技改项目22只,新增建筑面积90578.23平方米。开展“余缺对接”项目13只,盘活土地105.45亩,预计可带动投资5.3亿元。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筛评低效用地项目24只,腾挪工业用地450.86亩。炒货产业园资产逐步盘活,建设完成5万吨级冷库项目。
三是构筑创新生态。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今年以来,新增数字车间3家、工业机器人90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规上产值达53.11亿元。持续加大经济激励政策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外贸出口等11项领域的支持力度,预计全年兑现奖补资金超2000万元、惠及企业650家以上。提升铜材精密制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运行实效,与绍职院共建创新实体研究院,成功引进诸暨科技大市场店口分市场,创建综合性研究院4家,并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9所大院名校建立诸暨科技创新协同中心暨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店口服务站。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新建“诸暨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03家,位居全市首位。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2.85亿元,完成高价值发明专利67件,提前完成市定目标。开展招才引智“百日攻坚”行动,精准定位企业用人需求,招引培育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60人次以上。
二、聚力宜居宜业,建设镇区高颜值形象
一是坚持“双城”融合发展。聚焦网络大城市建设,启动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15个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立足融杭接绍的综合性、立体式“公铁水”三路联运交通网络建设,有力配合推进综合港区、湄池大桥等市级重大工程,萧山至磐安公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全线通车。以建设“城市副中心”为定位,投资2.15亿元,开展建成区污水“零直排”等34只工程项目,打造都市节点型省级样板创建工作顺利完成省级验收。
二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完成9条集镇主要道路和农村“联网公路”的建拓改提,3条道路亮化工程,启动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工程。率先开展“智慧交通”建设,规划智慧化停车点600余个,累计投运共享电单车点位265个,成为全国唯一落户运营乡镇。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完成乡村道路路况检测79条。推进柯诸高速店口段征迁工作,完成142户拆迁户签约及13个村(社)2000多亩用地的征地签约。
三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立足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服务需求,不断提升“适宜度”。相继推进联托运市场搬迁,老电镀园区集中整治。投资300余万元,重点提升了一批口袋公园。开展第四轮省级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全国《美丽城镇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制度建设,在发达乡镇中体现更多“共同富裕”店口元素。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抓好8只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实现防洪排涝能力“双提升”。
三、聚力民生改善,增进百姓高品质福祉
一是持之以恒完善社会保障。常态化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平稳快速完成25起应急事件处置。推动社会公共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三大行动,完成四级民生实事19件。教学基础设施投入超5500万,全面推进“健康店口”建设,投资7000万元完成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第四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级二甲医院复评。继续实施店口户籍参保人员住院起付线减免50%的惠民政策,累计减免2659人次,减免金额82万元。投入200万元,运营绍兴市首台体检大巴车下村企服务,累计服务超1.5万人次。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省级量化分级管理和9个省级卫生村复审,新增3个省级卫生村。成功创建省级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和绍兴市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残疾人之家被评为省级“五星级残疾人之家”,店口镇劳动争议多元调解中心成为全市唯一获评2021年度全省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二是提质扩面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推进“浙里石榴红”省级品牌培育,建成全市首个实体化服务平台。“关爱基金”提质扩面,新增“关爱基金”2.0培育试点村8个,村级“关爱基金”规模突破2100万元,位居全市首位。启动10家企业“员工共富”基金试点培育,规模已达1000万元。赓续红色根脉,宣侠父故居陈列馆入选省级第一批乡村博物馆,何文隆事迹陈列馆、何赤华事迹陈列馆入选绍兴乡村博物馆。新增11家“爱心食堂”建设,助餐配餐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是蹄疾步稳助力乡村振兴。紧扣村级经营性收入提升,成立“强村公司”3个,完成产权交易242次,力争实现村社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全覆盖。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共计5779.73亩。积极开展土地双保工作,完成全年粮食生产4.78万亩,投保面积2.9万亩。全面推进檀溪村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创建。
2023年工作计划
一、在高质量发展上争先进位
锚定“工业兴镇”主跑道,坚持新旧联动、供需协同、内外贯通,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
一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力争打造“全域治理”市级样板。推进老电镀园区改造提升,力争明年6月底前完成园区老厂房整体推平。继续实施“零增地”技改,力争全年盘活土地150亩以上。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现“落后产能淘汰”10家,“低散乱”整治20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出台经济激励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小升规10家以上、下升上5家以上、个转企30家以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二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增长点放在新产业培育上。在现有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打造“店口直播”电商产业基地。按照“会展+产业”模式,培育大型品牌展会,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绍兴首家集“进口食品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和跨境电商”于一体的炒货集散中心,建设万人交易大厅,实现店口坚果炒货节全天候展售。实施跨省域合作,举办2.0版店口水暖博览会。以“三区三划”调整为契机,主动承接大都市圈建设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重点谋划浙江永成机械大型发电设备零部件生产项目、成都西加云杉的5G通讯项目。积极参与智能视觉产业峰会等重点经贸洽谈活动,抓好特色招商。把营商环境作为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的应有要义,建立营商环境实时评价体系,倾心服务企业,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二、在高水平创新上争创一流
始终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
一是整合科技资源力量。不断提升铜材综合体服务能级,深化与浙大、浙工大等大院名校合作,着力攻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海亮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共享、设备共享实现产业共富。
二是重塑人才引育机制。健全政府、企业、机构等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人才工作变革型组织建设。坚持产业引才、企业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实现人才数量指数级增长,竞争力指数级增强。积极构建金字塔型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引育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青年人才队伍、工程师和工匠队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迭代升级人才项目“全周期”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加快数字智能改造。坚持“数字赋能”,计划建设数字车间5家以上,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研发费用保持10%以上增速。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做好投资20亿元的海亮有色金属制造园三期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万安科技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服务跟进工作。
三、在高品质共富上争树标杆
紧扣“强村富民”主题主线,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富,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标杆城镇。
一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持续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提供高水平规划保障。继续做好店口综合港区、湄池大桥等市级项目开展。配合绍兴市级重点交通工程推进,主要包括柯诸高速以及兰店线建设工程。始终秉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设施。续建店口镇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盾安路综合改造、污水处理厂改造等6只工程,启动建设军联路、万通路改造工程。统筹地上地下,改造提升8条(段)市政路,加快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推进浦阳江综合治理店口段、“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和白渠综合提升等一批项目,打造水清岸绿的城市环境。
二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突出统筹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地块整治近5000亩。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加快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纵深推进“消薄”攻坚,在实现村社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基础上,结合村社产业特点,打造3个以上具有可持续创收能力的强村公司,全方面培育农创客等兴农富农带头人。完成何文隆陈列馆和何赤华陈列馆两家省级精品乡村博物馆培育工作,同步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个以上。
三是扩大社会服务保障。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上持续用力。继续做好湄池初中改扩建工程及江南大院幼儿园建设工程,争取在9月前完工。谋划明诚初中新建及现有校舍改建小学工作。加强镇域内优秀教师的流动性,推动名师骨干从“学校人”变成“区域人”,新增“名师工作室”2个以上。推进名医、名院、名诊所“三名”工程。加大与杭州、上海知名大医院的对接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新增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健全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和社会医疗救助机制,成立镇村应急救护队伍44支,人数不少于900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密切关注和精准把握疫情形势,落实好常态化、信息化防控措施,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继续办好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期盼的民生实事,待镇人代会确定后,将压实责任,逐项落实。
四、在高水准治理上争作样板
突出“持续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始终把高质量筹备纪念大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大平安”善治新局面。
一是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质量开展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重点做好二十大决策部署承接落地工作。抓深抓实“七张问题清单”,深化基层党建“三张金名片”统领网格智治,打造基层党组织变革重塑新高地,全力争取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创建。持续推动干部队伍干部工作系统性重塑,启动源头年轻干部“云帆”计划,推进干部能力素质、干部成长路径和团队文化重塑提升。加大激励力度,每年评选“十大领雁先锋”、“十大担当作为好干部”和“十大创新发展能手”等,形成以“三个十”为标杆的先锋群像。不断加强清廉机关、村居、民企等清廉单元建设,打造一批清廉单元建设标杆。
二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发挥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实现行政诉讼发案率和败诉率双下降。推进智慧司法所建设,畅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渠道。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全过程,严格按权力清单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打造店口治理新样板。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基层四平台、“政务110”建设运行,全面布局镇村企联动治理新格局,完成10家以上村企社会治理站建设,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新格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探索建立“新店口人之家”,赋予“外警管外口”治理模式新时代治理内涵,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的集约化、精准化。完善信访制度,确保矛盾隐患存量清零、增量随清,全年赴省走访量、登记量同比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