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002071/2023-154088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店口镇 | 成文日期: | 2023-11-15 |
店口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店口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堡一带”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四城共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态势。1—9月,全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9.14亿元,同比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74.44亿元,增长18.2%;限上批发业销售额649.5亿元,增长30%;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1.01亿元,增长20%;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900万元,增长4.2%;限上餐饮业营业额11100万元,增长3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7亿元,同比增长26.5%。完成财政总收入14.4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0.38亿元,同比增长3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亿元,增长30.1%。重点突出“五个导向”:
(一)突出创新破题导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数实融合蝶变跃升。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3家数字化车间通过评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达到69.78亿元。省级“未来工厂”建设试点率先在全市实现“零突破”,1家企业成功挂牌上海数据交易所,2家企业入选省“智能工厂”,4只项目进入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数字化及服务型制造方向)”计划名单,9家企业获评绍兴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科创主体壮大育强。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增速分别同比增长11.4%、13.1%和12.7%。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海亮股份荣获国内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2家企业入围省“A股上市企业研发投入100强”,1家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
产业平台提能增势。稳步推进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成化建设,中俄联合材料实验室(店口金属材料研究所)、中国长三角智能制造职教集团(诸暨)创新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国家级资质监督检验中心成功落地。着力打造“1+X+N”创新联合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授权专利1077件,净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3件,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3.5亿元。
(二)突出改革破难导向,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见行有效,“政企圆桌会”“铜谷大讲堂”等服务平台顺畅运行,106件企业诉求高效办结。积极推动市场主体“长高长壮”,完成“个转企”43家、“小升规”20家、“下升上”7家,培育“品字标”企业及“浙江制造”标准企业6家。
增值服务创新实施。探索打造“1+6”“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梳理形成“7+N”“一类事”增值服务清单[],“投资项目一件事”、“产业链检验检测共享平台”、“7+24”错时延时服务等一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成为全市首批改革攻坚五星级单位,相关经验做法获绍兴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并在“越满意”“增值式”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作典型推广。
亩均改革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老电镀园区改造提升进展顺利。完成“零增地”技改项目34只、“余缺对接”项目23只,淘汰落后产能、“低散乱”企业33家,盘活存量工业用地146.1亩,新增工业厂房面积18.1万平方米。
(三)突出开放破局导向,发展空间更为宽广。
“地瓜经济”藤茂根壮。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本土企业在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超50个、子公司(销售代理机构)超200家,境外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海亮股份重庆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美国工业园区入选“浙江省境外经贸合作区一类园区”;万安科技欧洲子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并获研发投入激励。
“双招双引”多点开花。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生命线工程”,新引进项目5只,其中亿元以上3只、5亿元以上1只。做深写实人才“引育留用”四篇文章,成立全市首个海外人才服务站,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6个,同比增长100%;新增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7个;引进青年博士19名;培育“省级卓越工程师”8人、“浙江青年工匠”24人、高技能人才1800余名。
“内外循环”高效通畅。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店口)水暖博览会,现场成交额超亿元。扎实开展“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600余家次企业“抱团出征”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德国法兰克福卫浴展、墨西哥五金建材展等境内外展会20余场,新增订单超40亿元。自营出口达到86.3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3%。
(四)突出共富先行导向,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城乡风貌提速焕新。聚力抓好“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湄池大桥正式通车,枫店线拓宽、绍兴市中北部500千伏电力线路优化、“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千亩方”等工程全面完成,综合港区、盾安北路竣工在即,柯诸高速、浦阳江综合治理(店口段)、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异地新建、江西湖电排站改造提升等项目稳步推进。持续发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增截污纳管4.4公里,创成“和美乡村”达标村、市级“未来乡村”、“越美”商业街(小区)22个,黑臭水体、垃圾混装、违章违建等问题动态清零,PM2.5保持在正常范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审。
公共服务更加优享。不断增强兜底性社会保障,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33.82万元,“一老一小”康养服务率超80%,“爱心食堂”覆盖率达75%,“融爱家园”孤独症人群全生命周期照护体系获省领导批示。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提档升级,江南大院幼儿园装修、湄池初中改扩建等7只项目竣工投用,“K12教研联盟”扩面提质,2023年诸暨中学提前招生、中考上线录取97人,创历史新高;新建特色“中医阁”4家、村级规范化卫生室1家、名医工作室(站)1个,健康筛查、“体检大巴”、专家坐诊等服务长效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连续四年考核优秀;省级“现代化体育”创建有序开展,建成多功能体育场、百姓健身房2家,全国“村BA”进入东南赛区四强。
文明实践纵深推进。巩固提升全城志愿、移风易俗等“五大场景”,全市首个社会组织党建基金和乡镇社工站慈善基金挂牌设立,公益类社会组织年服务时长超25000小时,村级“关爱基金”规模达到2498万元,税务服务厅创成“全国巾帼文明岗”,何文隆事迹陈列馆入选省“乡村博物馆”。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员工共富”基金培育单位增加至30家;海亮集团入选“企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全国试点单位”,并创成全省首批“企业文化中心”;融爱星面馆成为国家发改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店口镇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对照市委十七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力以赴擦亮“中国铜谷”金名片,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图更强、争一流、敢首创。重点围绕四个方面:
(一)坚持大抓产业不动摇,塑造工业强镇新优势。
一是注重主体壮大。坚持“长高长壮”和“育小扶微”两手抓,接续实施龙头企业“凤凰计划”、高成长性企业“雄鹰计划”、中小微企业“雏鹰计划”等一揽子工程,新增“小升规”“下升上”“个转企”90家以上。加快推进头部企业“主辅分离”,持续做好“挖潜引贸”,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8%以上。大力开展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行动,新增“品字标”企业6家、“浙江制造”标准2项以上。
二是注重项目支撑。瞄准铜材精密制造、制冷配件、汽车配件、水暖管件等优势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一体推进链式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只。深入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完成老电镀园区改造提升,大力推行“零增地”技改,盘活存量土地要素100亩以上。严格落实“投资项目一件事”全生命周期协调保障机制,推动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尽早投产。
三是注重创新提质。深化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持续提升“1+X+N”联合体创新能级,加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省内外“大院名校”的合作联结,落地“校地合作”“科企合作”项目2只,争创“产教融合”示范点。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海亮股份“未来工厂”建设为契机,加快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探索发展柔性制造、个性定制、无人经济等新模式,新建数字化车间5家,规上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达95亿元以上。
(二)坚持大抓开放不动摇,构建杭绍同城新场景。
一是打好营商环境升级战。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力推行“集成化”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扩面实行容缺受理、极简审批、多评合一。大力推行“增值式”服务,高效运行“政企圆桌会”,建立健全“需求感知、一窗受理、高效服务、跟踪评价”全流程闭环,真正变“办好一件事”为“解决一类事”。持续扩大引才“朋友圈”,联动实施以才引才、伙伴引才,充分发挥欧洲人才服务站桥梁纽带作用,力争新入选绍兴市级以上人才项目有新突破。
二是融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深入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更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筹备办好中国(店口)水暖博览会、机床展等品牌展会,积极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主动对接绍兴综保区、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力争全年自营出口增长超5%,本土企业境外年产值达到330亿元以上。
三是筑牢市域副城基本盘。突出控规引领,完成杨梅桥制冷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10个行政村(社区)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突出功能强化,积极做好柯诸高速、浦阳江治理(三期)等重大项目的政策处理,加快推进江西湖电排站改造提升、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异地新建、集镇主要道路大中修等工程,科学布局5G基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突出管理优化,重点抓好大气污染、黑臭水体、违章违建、垃圾分类等领域管控,滚动实施老旧小区和交通堵点改造。
(三)坚持大抓基层不动摇,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
一是建设和美乡村。高标准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争创1个省级“特色精品村”和“未来乡村”。强化耕地“两非”整治和农业“双强”赋能,完成“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确保全年粮食生产、蔬菜保供等任务高质量完成。紧扣强村富民主线,引进岚亭谷农业旅游项目,做强“大璞清风”“绿惠苗木”等共富工坊,拓展山塘水库发包、闲置农房激活新模式,确保村级年经营性收入60万元以上全覆盖。
二是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健全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支持中心学校打造“姚湄教研优共体”、第四人民医院开展专科规范化建设。大力实施“枫”尚诸暨文明新实践,打造关爱基金2.0版,提升爱心食堂、全城志愿、移风易俗、企业“员工共富”基金运行质效。大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加快村级文化礼堂改造提升,新建镇级综合体育馆,争创1家省级“乡村博物馆”。
三是做实平安善治。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枫桥式”创建,着力构建政、村、企、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强化溯源治理、加快积案化解,力争去京赴省走访量、登记数“断崖式”下降。纵深推进“平安店口”“法治店口”建设,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保持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和扫黑除恶高压态势,全力化解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的风险隐患,系统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坚持固本强基不动摇,打造基层党建新高地。
一是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牢固树立“三型”建设鲜明导向,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加快推进村级组织上下贯通,高效运行“浙里兴村治社”应用场景,不断深化党建基本单元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全域推行“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大力实施“8090”青年党员人才工程,扶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持续建强“引领有效”的两新组织,加快推进金属材料加工产业链党建,摸排认定一批“链主”企业的上下游关键核心伙伴,推动实现链上企业组织联建、难题联解、协同发展。
二是淬炼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落实选贤任能“四个坚持、八个不”要求。健全完善履职尽责管理评价体系,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开展专项考核,巩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台”的良好局面。着力构建“选育管用”全周期全链条闭环,积极引导年轻干部参与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化解等重点工作,不断优化“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的成长路径。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优化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关心关爱机制,切实推动“两个担当”良性互动。
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定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深化“四责协同”落实“五张责任清单”工作机制。坚持治震慑、制度约束、思想教育同时同向发力,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持续放大“三不腐”一体推进效能,进一步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充分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清廉建设综合监督平台和村级监督“三支队伍”作用,重拳惩治酒驾醉驾、打牌赌博等易发多发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