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县域“方程式

2023-02-02 18:5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农业农村局

农村土地如何管理,如何改出成效,如何让群众满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必答题。

一间闲置危旧房,换取一张保障农民权利的“地票”——5年前,诸暨农村的这一创举,让全省洞见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诸暨魄力”。

以此为起点,诸暨市接续核发399张“地票”,面积48151平方米,抵扣房款1406万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近12万平方米。

自绍兴市成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以来,诸暨紧扣中央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题中之义,围绕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主题,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以腾空间、化矛盾、优保障为重点,不断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路径,在原有“地票”基础上,扩展出“权票”概念,创设“三权三票”制度体系,解出了诸暨特色改革“方程式”,改出了共富共美新气象。

去年,相关做法被农业农村部专题刊发,并得到中央农办点赞推广;“土地改革助推共同富裕”成为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实践试点以及绍兴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区首批试点。

解民忧 “三张权票”厘清“三权分置”

浬浦镇五美村坐落在铜岩山下,由于大量村民进城务工创业,有近四成的房屋闲置下来。去年,令村民们安心而喜悦的是,曾经挂在心头的危旧房有了被“赋活”的保障。

针对“一户多宅”等难题,五美村抓住先行先试的契机,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去年3月,获得全国首张“集体权票”,11月再获一张。2022年11月22日,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竞拍,五美村推出的2张农村宅基地“集体权票”成功拍出,每平方米成交均价达5054.41元。

“村里通过盘活土地实现增收,村民增加了财产性收入,有建房需求的村民有了新通道,真是多赢啊!”村党总支书记丁旺军展示着夹有“集体权票”的两个红本本激动地说。

“集体权票”,从“地票”衍生而来,等同于土地指标。这是“三张权票”中的一张。

围绕破解宅基地“升值问题”,诸暨对村集体统一回收、拆除复垦的闲置宅基地,按复垦总面积的50%核发“集体权票”。村集体在保障建房需求后,剩余部分可通过公开拍卖流转、政府回购等方式获利,农户享受保底分成。换言之,通过“集体权票”,村集体对宅基地的处置有了更大自主权。

在诸暨,宅基地总量较大,但存量多、分布不平衡,挖潜难。许多像五美村这样的“空心村”,老房子退不出来,新审批又没有空间,因此,诸暨宅改将盘活存量作为首要目标。聚焦中央“三权分置”改革要求,“三张权票”的灵感在实践中迸发,“保障权票”“保留权票”“集体权票”应运而生,分别对应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所有权,以“三改一拆”的工作模式落地。

诸暨在推动用“集体权票”有力破解宅基地“升值问题”的同时,以“一户多宅”问题化解及空心村整治为着力点,讲好“保留权票”的故事,围绕破解闲置宅基地“激活课题”,深化“留权不留地”改革思路,向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核发“保留权票”。村民凭票不仅可参与后续土地开发利用的收益分配,也可将其作为合法“权源”进行“等量置换”。

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安居难题怎么解呢?诸暨推出了宅基地“保障权票”。设计“以人认定、按户归集、直系统筹”权益认定模式,对人均占地面积小于15平方米或人均建筑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发放“保障权票”,固化资格权,建档立库,积极探索交易兑现、共建房、保障房、限价房等实现路径,真正让住房困难户“有地可建、有房能住”。

“三权三票”政策体系掷地有声,探索出一套可落地、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改革模式,切实破解了空倒房农户“住不了、用不了”而村集体“管不了、收不了”的难题,初步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诸暨经验”。

促民富 “静默资产”变身“鲜活资源”

诸暨市农村户籍人口约35.45万户、户籍人口64.33万人,人均宅基地面积51平方米左右。宅基地和农房是相当大一部分农民最重要的资产。而大量老旧闲置、散乱无序的农房,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受到“冷遇”。“三张权票”的出现,焐热了农民的心,也让这笔“冷资产”得以变成鲜活的“热资源”。

东白湖镇日溢村,山高路远。在册农户457户,实际常住农户不足300户,全村现有建设用地面积约229亩,但空置、闲置面积超一半以上。摆在村庄面前的,不仅是杂乱的村庄布局、不成规模的土地,更是难以有效开发的资源。

“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是诸暨的地理形态。正因为如此,像日溢村这样符合高山远山村标准的村庄数量不少,目前仍有38个,均有发展空间受限、人口流失、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单靠外部扶持和表面提升难以突围。

宅基地制度改革对重塑村庄肌理、突破发展困境至关重要。

针对高山远山类村现状,诸暨市在日溢村开展试点,充分依托现有“三权三票”政策框架,推动异地集中安置。按照宅基地上建筑完整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置,对退出的宅基地发放“保留权票”,并给予不同等级的保底收益,对住房困难户发放“保障权票”,农户凭权票可享受同等面积的保障房购置价。截至目前,日溢村已累计完成56户共74宗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登记,退出宅基地面积约3761平方米,可复垦面积达9420平方米。

让分散的土地串出价值,激发村庄有机更新的活力。这是日溢村的今天,或许也是那些渴盼发展的村庄的明天。

去年,诸暨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等量移位、等量置换、跨村安置等腾挪方式,进一步盘活存量空间,成果频出:次坞镇溪埭村围绕俞秀松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有偿退出宅基地61宗、涉及农户54户,用于村庄建设和有偿选位;陈宅镇盘活闲置土地结合区域共同品牌项目,开发藤羹、鱼宴等餐饮引流项目;次坞镇吕家村聚焦工业园区地理优势,拆建出租保障房,提升土地价值……

改革也让村集体和村民以“宅”创富。围绕激活“房、地、钱、人”四要素,诸暨市鼓励村集体和农户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模式打开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价值空间。2022年以来,已累计激活农房443幢,吸引社会资本4.85亿元,浬浦镇五美村和陈宅镇石壁湖村两村农民已累计增加财产性收入327万元。按照五美村首批“集体权票”公开拍卖活动每平方米超5000元的成交价计算,上述两村村集体将增收超1200万元,农户将增收超3000万元。

“权票”系列金融服务产品的同步推出,则真正变“死产”为“活钱”。诸暨市坚持市场化经营理念,通过市、镇、村三级成立平台公司,项目化取得银行授信10.75亿元,通过“政府主导、金融参与、风险共担”的“政银担”模式,将宅基地信息作为村集体和农户普惠贷款增值提额依据,推出“权票”系列质押贷款产品及配套金融服务政策,发放首笔集体权票专项授信贷款170万元,及首笔保留权票专项授信贷款5.5万元。

纾民困 “借势东风”管好“民生账单”

做好顶层设计,盘通底层逻辑。

自此轮改革启动以来,诸暨市专门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顶层统筹部署,下设专班实体化运营。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已累计批复实施细则办法15个。全面铺开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全市46.9万余宗的数据入库工作已100%完成,让改革有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实践过程中坚持风险防控,阶梯式推进,以浬浦镇五美村、陈宅镇石壁湖村、次坞镇溪埭村3个村为首轮试点村,东白湖镇日溢村、枫桥镇霞朗桥村等10个村为第二轮试点,持续扩大改革成果,为面上政策制定提供实践经验。

首轮试点村以“三权三票”为载体,探索“以权换钱”“以权换宅”“以权换房”“以权入股”等路径,已累计退出宅基地295宗,占地面积1.7万余平方米,盘活闲置建设用地35亩左右。

农村建房是滋生矛盾的“重点领域”。借农村宅基地改革东风,诸暨市定规则、立规矩、促规范,进一步放大改革的增益效应,持续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

围绕中央“三权分置”改革要求,健全涉宅信访矛盾化解机制,聚焦历史形成的“一户多宅”、私下买卖、违规建造等问题,初步拟定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处置办法,新增农村房地一本确权颁证16890本,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及时处置非法一户多宅、应拆未拆建筑,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4万余平方米。

目前,诸暨市涉宅信访矛盾已同比减少33.3%,试点地区土地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在解决“旧账”的同时,通过数字化改革管好“总账”。全面推广应用宅基地“一件事”审批管理系统,动态归集空间分布、面积权属等信息,实现农民建房事项一窗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作和全流程网上办理。自2020年10月份上线以来,已累计受理农村宅基地申请2585个,审批面积28.62万平方米。

诸暨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围绕小切口融入大场景,进一步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具体实现路径,围绕二批试点项目,有机结合党建统领、高山远山村整治、土地集成改革,解好农村宅基地改革“下半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