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局 > 水利资讯 > 他山之石
谷雨至,万物生!全球11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邀您领略水利工程的时空巨变
发布日期:2023-04-20 18:12 浏览次数:

为展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珍惜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发起“珍水万世 造福人类”线上联动主题活动,联合国内外11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管理单位,邀您领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百年时空巨变,感悟传统灌溉农业蕴藏的千年治水智慧。

都江堰:都江堰持续运行2279年,灌溉面积1133.2亩,为成都平原2800多万人口提供水安全保障,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案例,被赞誉为“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

东风堰:1930年东风堰取水口改到石骨坡,渠道需流经千佛岩石窟造像群,为避免破坏千佛岩石窟造像群,保护文物,东风堰穿山凿石、打通隧道总长400多米。淙淙渠水从佛像龛下隐身而过,民众称为“穿山堰”。

四川通济堰:通济堰是岷江流域古代少有的有坝引水工程,其拦河坝应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自唐代重建至宋代句龙庭实主持修复通济堰,渠首已从无坝饮水逐步发展到约合今860米的有坝引水工程。

桑园围:桑园围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基围农耕开发的历史,发挥了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历经900余年的发展,桑园围内古水利工程体系格局仍保存完好,工程遗产体系主要包括灌排工程体系和相关文化遗产两部分。

河套灌区:河套灌区利用现有灌排水系,通过春季分凌补水,灌溉间歇期补水及秋浇后补水等方式,对乌梁素海实施生态补水22亿多立方米,加快乌梁素海水体循环,促进水质改善,如今从乌毛计泄水闸排出的水流量变大,水质更好。

里运河-高邮灌区:“里运河-高邮灌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段的大型灌区,引用京杭运河水源实现自流灌溉。它既是拥有两千年灌溉历史、古代水工设施众多的古老灌区,也是节水生态统筹、功能景观融合的现代灌区。现存子婴闸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叠梁式闸门,条石结构,是高邮灌区子婴干渠的引水闸,现状灌溉面积10万余亩,是“里运河-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主要遗产点之一。

松古灌区:松古灌区位于浙江省松阳县,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是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的典范。灌区现存灌溉千亩以上的堰坝14处,清代以早的堰坝50余处,古塘、古井百余处,至今仍在滋润着松阴溪两岸16.6万亩良田。

紫鹊界梯田:紫鹊界梯田的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天然的山谷沟道,在相交输水渠和相邻梯田的合适位置开设排水口。这些沟溪既是梯田的供水水源,又是排水干道共同组成紫鹊界梯田的水系网。该工程千年不衰,至今仍有效运用,且能够维持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

诸暨桔槔井灌工程: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遗产是桔槔这一古老提水机械的活化石,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该工程遗产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赵家镇的泉畈、赵家两村。其中,遗产核心区——泉畈存的拗井保存得最好、最为集中,尚有118口,灌溉面积约400亩。数百年来,泉畈村居民灌溉农田的主要方式就是凿井并用桔槔提水,此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丽水市通济堰:浙江省丽水市通济堰是碧湖平原上的水利命脉,沿袭各朝代都曾无数次对其加以整修、养护、管理,现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古代灌溉网系的原貌,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前人赞评通济堰“规划至上,灌溉至广”,在整个水利体系中,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经营体系,都是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杰出成就。

意大利CANALE CAVOUR

(来源:视界都江堰)

信息来源:办公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