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危害知多少

2023-04-21 10: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

随着天气转暖,大家的春游热情也持续高涨,像露营、徒步、骑行等可接触大自然的周边游项目越来越受欢迎,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做好防护!尤其要小心一种可能致命的小虫——蜱虫。

蜱又名壁虱,节肢动物,身体椭圆形,头胸部和腹部合在一起,有四对足。蜱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危害极大。

蜱虫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科学防治蜱虫:

1.应当尽量避免蜱虫主要栖息地,如在草地、树林、山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或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穿浅色衣物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要穿袜子、不要穿凉鞋;野外归来要更衣。

3.外出时,用驱虫剂(含有柠檬桉或避蚊胺成分)涂抹裸露皮肤,可维持数小时;用氯菊酯、驱虫剂等浸泡或喷洒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

4.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如发现人体或宠物被蜱叮咬,及时、正确摘除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叮咬部位及整个身体状况数周。

5.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因为这样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还可能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

6.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头晕、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或体征,要及时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正确摘除蜱的方法:

1.发现蜱叮咬一定要越早摘除越好,最好的方法是借助工具摘除,摘除后要观察蜱的完整性,以防摘除不完整。

2.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位于头部),不要夹腹部,然后将它垂直向上拔出,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洁伤口和手,进行消毒。

3.如蜱虫叮咬时间过长、叮得太深、叮咬眼睑周围等敏感部位且所处情况严重时,需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