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谨防输入性疟疾
4月26日是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当前,国内旅游业大热,不少游客避开周末和节假日的国内行,选择出境游玩,而如果经过有疟疾流行的地区,应当注重预防疟疾,在保证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避免在回国时输入病例。
首先,认识疟疾就要知道它的定义:疟疾,俗称“打摆子”“瘴气”“冷热病”,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分别是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其次,要了解到疟疾是怎样传播的:疟疾是通过按蚊传播的。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入正常人的血,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暖、雨量较多,蚊虫能大量繁殖。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入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入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
疟疾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颤”,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3-4个小时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那么,如果要出境应当注意些什么呢?1.提前通过网络媒介了解目的地、中转地的疟疾流行情况,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服用预防药物;2.目的地有蚊虫的话,需配备必要的抗疟药物和蚊帐、蚊香、纱窗等防蚊和灭蚊物品;3.在国外旅居期间如果有原因不明发热或感冒样症状请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和治疗,如当地医院没有疟疾诊治条件可直接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寻求帮助。
当结束旅途,入境的时候又应注意些什么呢?1.在入境前如果有发冷、发热、出汗等这些疟疾临床表现的话,应当及时申报,配合工作人员检验;2.如果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积极配合治疗,服用抗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