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蚊虫叮咬
近日,气温逐渐升高,蚊虫也变得十分活跃。因此,宝宝们经常会收到蚊虫的叮咬。大多数的蚊虫叮咬或者蜜蜂蜇伤,仅是红肿疼痛,不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危险,只有少数在蚊虫的叮咬蜇伤后会出现高热,过敏等反应,因此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一、常见蚊虫种类
1.普通蚊虫叮咬
常见为虫咬皮炎,它是各类蚊虫的叮咬或触碰后产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为质地较硬的红色水肿性风团样丘疹,顶端常有小水疱。
若被蚊虫叮咬不要用力抓搔,以免引起皮肤破溃导致感染。建议可用冰块和凉毛巾敷在叮咬处,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不严重的一般可以自愈,若症状严重或者反复发作,务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2. 蜱虫叮咬
蜱虫是什么种类的虫?蜱虫(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牛虱、草爬子。它常蛰伏在森林牧场、草丛、植物或牲畜皮毛间,也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在我国所记录的110多种蜱类中,它们可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斑疹伤寒等20多种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最常见的蜱传疾病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凶险,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2周内可致死,死亡率高达30%以上。
如果被蜱虫咬后该如何处理?1.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可徒手抓取,也不能硬拽,若强行外拽,会使它将头部更加深入的钻入人体皮肤,容易把头,爪子残留在皮肤上,而且容易分泌大量唾液增加病原体的释放。2..可用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尽量使蜱虫能够自然脱落,并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3.如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出现发热及麻痹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抢救。
3. 羌虫叮咬
羌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羌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羌虫幼虫(羌螨)叮咬传播而得名。
主要临床症状: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四肢麻木,恶心嗜睡等为特征。
如果处理羌虫咬伤?被咬伤后,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消毒消炎,如碘酒消毒。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皮疹、伤口红肿等症状,可以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在潜伏期后出现全身症状,则需要采取抗感染治疗。
二、蚊虫叮咬后高热如何处理
1.物理治疗:多喝热水,可补充高热时体内丢失的水分,还可以调节体温。温水拭浴,擦拭腹股沟,腋下等地方,可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使皮肤散热增加。也可进行冰敷,放在额头,手腕等地方,进行降温处理。
2..药物治疗:高热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主动告诉医生有户外活动或蚊虫叮咬史,方便医生对症处理,以免措施最佳治疗时间。
三、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居家如何做好防虫:
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积水、污水,对蚊虫较多的地方可以用网捕或粘捕;2、皮肤上涂驱蚊药水、驱蚊油等防止蚊虫叮咬;3、家中通风时要注意关好纱窗,要注意卫生防潮;4、家中可以用蚊帐,可以用电子驱蚊器,还可以用杀虫剂,但是要注意安全,避免引起中毒。
我们外出游玩或野外作业时,必须加强个人防护:
1、尽量减少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地逗留;2、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问坐卧,不要露宿;3、最好穿浅色、光滑、紧口的长袖上衣和长裤,穿可遮盖整个足部的鞋子,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4、身体的外露部位喷涂驱蚊液(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有效;5、离开野外时要仔细检查头皮、腰部、脚踝等部位是否有虫子附着,避免将其带回家。
(妇保院何立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