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早稻种植面积预计达5.9万亩
种粮有补贴 大户热情高■融媒体记者 马青华 通讯员 戚航英
这两天,在山下湖新桔城村种粮大户詹正锋的早稻田里,正在进行植保无人机作业。每架无人机最多可搭载30公斤早稻种子,一天最多能播种200余亩。相较传统播种,飞播技术具有播种均匀、效率高、省工省力等优势。“种得越多,补贴就越高。”詹正锋介绍,他打算种近500亩早稻,今年种植早稻后再种连作晚稻每亩合计可享受570元种粮补贴,这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就是颗强效“定心丸”。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不断调整提高补贴标准,切实提高种粮农户收益。我市对全年水稻复种面积50亩(含)以上的规模主体,给予每亩160元的补贴,且复种连作晚稻的按连作晚稻种植面积再给予每亩250元的补贴。对购买施用本地农业部门和供销部门发布的主推(主售)配方肥的,给予500元/吨的补助;对应用商品有机肥培肥地力的,给予200元/吨的补助。同时推进耕种收机械化,对种植早稻后进行机插连作晚稻面积50亩(含)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给予每亩50元的补贴;对飞防服务面积超过1000亩(含)次的主体,给予每亩2.5元的作业奖励等。
由于规模种粮补贴提高,种粮大户们的积极性大大提升。据统计,全市早稻种植面积预计达5.9万亩,同比增30%以上,其中规模种粮大户占90%以上。
这段时间,在枫桥镇霞朗桥村,杭州蔚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忙着整理田块,公司负责人郑永军是嵊州市人,在我市承包了1500亩地,其中1000亩种早稻。“我们早稻品种以中早39为主,安排2架无人机直播种子。”郑永军告诉记者,由于公司采用机械化种稻,成本减少,种田有收益。今年公司第一次来诸暨种稻,目前流转来的小块田全部整改成连片大田,方便机械化耕种。郑永军打算1000亩早稻收割后再种连作晚稻,力争今年粮食取得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