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月病”
“五月病”,又称季节性懒惰症候群,指的是在春夏之交的五月份,因理想期许和现实差距,或人际关系没有达到预期状态,而产生的厌倦、易疲劳的情绪问题。
如果感觉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全身乏力、食欲欠佳、烦躁不安,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极度疲劳、反应迟钝或敏感,那么就很可能是患上了“五月病”。但在医学专业和临床上,并没有这个说法。
那么,什么是“五月病”?怎样才能调节身心不适?
一、“五月病”或与这三大因素有关:
1.忽冷忽热,影响情绪
五月情绪不好,可能与天气有关。这段时间寒暑不定,气温冷热变化大,日照时间也一直在波动,这种情况下,人体内分泌也会受影响,导致情绪上发生变化。
2.压力过大,容易失眠
季节交替的五月,人体身心比较敏感,一些心理或精神有障碍的患者病情容易加重。又逢工作跳槽高峰、学生毕业就业等外部压力,更容易失眠和烦躁。
3.湿热导致消化功能衰退
“五月病”不但表现在心理上,也体现在各种身体反应上。春夏之交,随着雨水的增多,人体较容易出现湿热、消化功能衰退,容易没胃口、嗜睡,感觉整天都困倦乏力。
二、该如何调节身心不适?
1.体育锻炼:面对“五月病”或者春夏之交这种情绪变化时,应多运动、多出汗来调节情绪。适度的跑步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
2.作息安排:科学的作息时间有利于人体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五月正值春夏之交,这时候气温升高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的睡眠时间会变短,这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尤其要睡好“子午觉”(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11时至13时为午时)。
3.发展爱好及兴趣:多做一些能让自己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比如酣畅淋漓的运动、和好朋友聊天、在纸上乱涂乱画、写日记等等,让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
4.饮食选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饮食要清淡、易消化,要注意吃饭“七分饱”。在饮品方面,碳酸饮料自然需要节制,同时一些高糖高热量的果汁及奶茶也应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