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科技局2023年半年度工作总结

2023-07-13 09:4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今年上半年,诸暨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工作目标,聚焦企业主体培育、科创平台建设、创新生态营造,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全力构建具有诸暨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8.83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1.53亿元,同比增长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4.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2%。现将“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以来的成绩和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以来的成绩

  一是科创主体量质齐升。聚焦科技企业培育,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促使科创主体释放创新发展动能。全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0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54家,其中规上企业占高企比重超7成,居绍兴前列。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70家,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家,外国专家工作站17家,创新服务综合体3家,创新联合体3家。全市现有浙江省级众创空间6家(其中省级优秀1家),绍兴市级众创空间6家,浙江省级孵化器2家,绍兴市级孵化器1家。

  二是核心指标稳步攀升。牵住科创“牛鼻子”,狠抓研发投入和高新数据增长,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2.70%,高新投资增幅和高新增加值占比分别为31%和48%,技术市场交易额超过42亿元。我市是全省率先应用“科技在线”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攻关的县级市,3次获评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连续2年获绍兴市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奖。

  三是创新要素集聚提升。持续优化政策、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着力提高创新策源能力。出台并持续完善科技新政及“科创贷”政策,市财政用于科技投入年增长保持在15%左右,2022年兑现科技政策资金1.5亿元,发放科技金融贷款1.7亿元。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招引和全流程服务,2021、2022两年已累计入选省海外工程师18人,2021年获绍兴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整体位居全国前列。

  二、2023年上半年工作成绩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技术创新策源力稳步提升

  一是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专项行动,截止目前,网上新申报高企83家(新申报占年度目标比例为绍兴第2)、总申报数176家;省科小企业共申报298家、已通过260家;国科小完成676家(完成数量和完成率均居绍兴第1)。

  二是持续引导企业研发活动。开展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清零行动”,扩大全社会R&D活动覆盖面,目前我市研发活动覆盖面达82.2%(绍兴第1);紧抓重大科技项目带动,激发企业研发创新动能,目前已审核上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19项,申报 2024年度“双尖双领”重大科技项目需求24项。

  三是高效推进成果合作转化。大力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上半年实现项目合作47只,140只新产品通过技术鉴定,其中,赛思倍斯(绍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实现公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积极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奖,通过企业摸排、专家推荐,共8只项目推荐到省科技厅,其中1只通过行业评审、被推荐为二等奖;上半年共实现技术交易额33.2亿。

  (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科创平台支撑力显著增强

  一是高水平建设诸暨G60创新港。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目前18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实际投资26.09亿元,完成率为52.18%。其中,标志性工程诸暨科技城(海归小镇)建设完成4.8亿元,完成率为48%;重点科创平台项目完成10.60亿元,完成率为51.5%。做好宣传工作,打响战略平台品牌,制作《诸暨G60创新港宣传片》、《创新制胜 驱动未来——诸暨科创大走廊宣传片》。

  二是高质量打造高能级平台。以“高能级平台效能发挥年”为主抓手,深入推进“攻坚克难一件事”改革,召开全市共建研究院(实验室)2023年度第一季度工作例会,制定《诸暨市共建产业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办法》,各研究院(实验室)今年共申请发明专利30余个,引进孵化落地企业6家。持续推进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筹建工作,已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在9月完成筹建;做好浣江实验室后续建设工作,协助开展科研设备采购、理事会筹备等工作;与意大利意中友协洽谈建设中意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等事项。

  三是高标准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建强“双创”载体平台,提升科创孵化功能,通过淘汰一批、引进一批,提升双创平台建设成效,目前已完成绍兴市第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的申报、认定,其中,诸暨华都国际纺织产业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绍兴市唯一;推荐申报绍兴市星创天地3家,诸暨市科技局被推荐申报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三)厚植创新生态土壤,创新要素吸引力持续释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创新发展体系。围绕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后印发《诸暨市扎实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2023年工作要点》、《诸暨市扎实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工程专项工作机制》、《诸暨市坚持创新深化 推动“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谋划具体实施路径。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继续完善科技新政,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政策意见》(诸政办发〔2023〕5号)、《关于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诸科〔2023〕13号)。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印发《诸暨市银行业支持科技企业和人才创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诸政办发〔2023〕21号);加快科技政策资金兑现时效,截止目前越快兑上线13196.5万元,发放创新券348.28万元。

  三是强化人才引育,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开展各项人才项目申报工作,通过平台引才、企业引才、伙伴引才等方式,上半年,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特支计划23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服务63名外国专家(AB证)办理工作许可,近期2名外国专家入选了2022年度省西湖友谊奖(绍兴共6名,数量居绍兴第一)。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科技局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标先进、追赶超越,力争实现优势指标再进位,短板指标有提升。重点做好“三抓三推进”:

  一是抓科技企业提质增量。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小升规”“规升高”企业培育,引导规上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成为创新主体;继续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夯实规上企业研发费用统计工作,完善研发奖励政策,扩大惠企政策覆盖面。

  二是抓高新数据提速进位。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相关指标填报工作,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重点做好项目立项前的引导工作;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重点抓好重点镇街重点企业的数据填报工作,力争实现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18%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52%。

  三是抓科研平台提能增效。持续做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助力浣江实验室完成第一期实验设备采购并积极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协助西交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定期完成筹建工作并正式投入运营;推进中意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签约落地。

  四是推进诸暨G60创新港谋深做强。以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诸暨·空天装备)和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谋划招引一批能够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品质、补齐基础短板等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示范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以高精尖产业项目、高科技标杆企业、高辨识度主导产业等为目标的亮点区块。

  五是推进人才服务争优做精。健全招才引智体制建设,持续引进“高精尖”科技人才,重点抓好科研院所项目、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省级计划的前期摸排和组织申报工作;及时向上对接和开展业务辅导,持续深入服务企业,切实帮业和专家尽快到岗,争取在7月底前到岗率达70%以上。

  六是推进创新生态完善做实。进一步加强科技新政宣传和政策解读工作,推动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做好“科创贷”新政后续贷款审核、会签、审批等工作,完善创新券管理办法,切实为企业融资问题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