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3-150306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公开日期: | 2023-07-20 |
主办单位: | 科技局 |
会办单位: | 经信局 |
诸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96号建议的答复
姚统、王迪威, 周婷姝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引导支持企业创新投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第9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一、我市对企业创新投入的相关支持政策和成效
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全覆盖,2022年企业研发后补助7019.26万元。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2022年认定的1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经费奖励4243万元。整合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高端研发平台等创新资源,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支持企业支持企业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从2015年的42.68%提高到2021年的77.21%。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61.59亿元,同比增长23.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87.5%。
鼓励企业推动产品研发升级。我市高度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应用,2022年新产品立项484项。围绕重大战略需求优势领域发展,认真梳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进口替代清单,在产品技术升级研发方面进行支持和指导。鼓励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进行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诸暨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立项项目给予首期经费奖补462万元。发放创新券,降低中小微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本,增加产学研合作粘性,2020-2022年累计发放创新券4547万元,使用额累计达1487万元。
落实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22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1.49亿元。发挥政府投入撬动作用,畅通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财政科技扶持资金优先支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明专利产业化。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拓展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质押融资业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专利保险、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保险补偿机制。出台《诸暨市银行业支持科技企业和人才创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助力孵化“潜力大”“质量高”的优质人才、科技企业“上轨道”“上规模”。
二、下一步打算
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促进产业升级。稳步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完善创新奖评比体系,支持企业承担实施一批“双尖双领”计划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深化推广“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机制,全面提高技术创新链整体效能,提升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攻关重大项目主动设计中布局一批科研设备研制、产品开发和应用管理软件相关的项目,争取在信息技术(智能视觉)、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强农等领域有所突破。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大力构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新智造升级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全覆盖。深耕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环保新能源等新赛道,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创新增长动力。
聚焦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作用,支持其联合浣江实验室、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等力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积极引入前瞻性、创新型和关联性大的科学装置,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科研人才、重点实验室、高端研发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资源集聚。推动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优化整合。高标准建设菲达环保、万安科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工程研究中心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和成效。
强化政策保障落实,支撑企业发展。会同财务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局落实《关于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政策意见》的研发后补助、创新主体培育等政策,在全面执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服务和转让税收优惠等国家政策基础上,视情推进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再按一定标准给予奖励。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探索扩大我市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的通用通兑范围,增强科技创新券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拉动力。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诸暨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11日
红头19-关于诸暨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96号建议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