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588418/2023-150308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公开日期: 2023-07-20
主办单位: 科技局

诸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20 浏览次数: 字体:[ ]

钱建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 “关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问题的建议(第8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非常中肯,既肯定了近年来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建议性的解决方案,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紧紧围绕“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围绕平台能级提升、高端人才引育、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从国外国内联动,从科研院所到地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我市一直把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着力建设“诸暨G60创新”,布局航空航天和智能视觉两大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校地合作,新引进高能级科技平台,与浙大、浙大控股共建浣江实验室,与中俄(昆山)联合实验室共建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与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院士团队共建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夯实产学研发展基础。

  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积极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大力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两个全覆盖”计划,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制度,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5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54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帕瓦股份”绍兴首家科创板上市。

  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大院名校诸暨行”系列活动,完善“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成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2年,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24只,发放科技补助近300万元,拉动产业投资近亿元;开展诸暨市“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征集技术需求44只,发布榜单1.38亿元,带动科研攻关项目总投入超3亿元;发放创新券,降低中小微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本,增加产学研合作粘性,2020-2022年累计发放创新券4547万元,使用额累计达1487万元。

  四是强化政策引领。在市级财政支出整体缩减的情况下,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1.49亿元,2022年企业研发后补助7000多万元。及时出台了《关于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政策意见》 和 《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诸才云集”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科技和人才鼓励政策,对校企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引进等实施鼓励;出台《诸暨市银行业支持科技企业和人才创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对于您的建议,我局将认真调研产学研深度融合现状,积极破解基础研究方面较薄弱、人才交流机制匮乏等问题,对标杭甬等发达地区,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构建创新体系。

  1、放大政策创新“凝聚力”。继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力争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增长保持在15%以上,用活用好“科创贷”金融产品,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机制。

  2、加大招才引智“活跃度”。健全招才引智体制机制,持续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等“高精尖”科技人才落户诸暨;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制定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收入分配政策,落地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来诸创业的积极性;深入实施科研助理和科技特派员行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实现各类人才的有序流动和科技帮扶工作。

  3、提高创新主体“源动力”。构建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培育机制,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执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服务和转让税收优惠等国家政策。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探索扩大我市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的通用通兑范围,增强科技创新券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拉动力。

  二是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导入创新资源。

  1、推进战略平台建设。抓住诸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诸暨G60创新港(科技城)两个核心,扩大高新产业发展,布局一批中试平台和产业研究基地,形成以高精尖产业项目、高科技标杆企业、高辨识度主导产业等为目标的高新区块。

  2、加快核心平台建设。实施“大院名校”建设工程,加大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成一流的创新平台体系。提升现有高能级科创平台效能,重点做好浣江实验室、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科创平台绩效评价体系,继续引进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等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加强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

  3、提升双创平台能级。加强业务培训和政策辅导,加速建设专业化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引导它们向“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发展,吸引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诸暨创新创业。

  三是着力深化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升级。

  1、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深化诸暨市本级“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攻关机制,重点向智能视觉、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和信息技术、袜业、珍珠等领域倾斜,全力以赴攻克一批本土企业急需解决的国产替代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2、整合主体创新动力。提升金属加工、珍珠两个绍兴市级创新联合体建设水平,提升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引导建立企业级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积极争创省级创新联合体。发挥产业上下游企业资源耦合力量,强化对未来技术需求研判,引导行业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引领诸暨优势产业迭代升级。

  3、争取重大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和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项目,力争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不断有数量和奖次上的突破;想方设法培育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诸暨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11日

红头18-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0号建议的答复.pdf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