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3-150473 |
发布机构: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 |
公开日期: | 2023-07-28 |
主办单位: | 诸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诸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诸暨市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48号建议的答复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毛竹产业扶持政策的建议(第4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诸暨自古产竹,竹林资源丰富,利用历史悠久,为浙江省重点产竹县(市),中国竹子之乡。全市竹林面积约42.4万亩。随着近几年我省农林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我市大部分竹类加工企业濒临停业或是倒闭的困境,毛竹最低价格已跌破0.4元/公斤,竹林亩产值不到300元。制约竹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基础动能不足
一是传统市场日渐萎缩。以前用量最大的建筑业用毛竹脚手架已基本被钢管脚手架替代;竹制品特别是日用竹制品、生产器具等因劳动力涨价制作成本较高,逐渐被塑料制品替代,竹制品需求市场大幅萎缩。
二是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竹材价格持续走低导致经营利润下滑,年轻人不愿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严重,采伐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另外,我市边缘竹林较多,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造成竹林采伐、运输等成本更高。
三是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在目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社会资本对竹产业的关注和支持程度较低。另外,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不快,而小规模经营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竹农对竹林经营信心在逐年下降。
(二)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不强
一是规模化程度较低。目前,我省竹产业加工行业仍处在粗放生产、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阶段。企业规模小而散,生产耗能高,污染严重,环保处理难,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目前我市竹产业规模企业只剩下光裕竹业和兴成竹业2家竹材加工企业,龙头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带动能力不足。
二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竹加工行业目前主要作为农副产品衍生行业,大量企业主从家庭作坊式起步,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创新意识弱和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较弱,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投入研发积极性不高,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完全靠仿冒生产为生,生产工艺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市场竞争优势不强。
三是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我省是国内环保治理工作的先行区,环保政策越来越严,竹加工行业排污整治工作对污水处理、锅炉设备、燃料等都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全省的焚烧锅炉基本关停,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大大增加。如诸暨市康旺达农产品有限公司,旧锅炉拆除后,因新设备引进成本太大,导致竹笋加工无法启动。
(三)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仍需完善
近几年,随着项目实施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收紧,竹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政府对竹产业特别是竹加工企业的经济扶持也办法不多,大部分县市因财政资金问题无法象安吉那样出台毛竹销售的保护价
三、加快推进我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市竹林面积虽排名全省前列,但在产业发展理念和企业经营管理上,仍存在不足和短板。为切实提振我市竹产业发展,结合代表们的建议,选定了以下七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一是加快推进竹产业科技创新。依托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专业科研技术平台,建立我市竹产业发展的专业智库,重点在小型机械、竹加工作业机械、竹资源生化利用、笋食品精深加工、竹建材应用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科技成果在我市企业的生产力转化。如浙江大学研发的竹笋配套新技术的深加工新设备,可年加工竹笋1万吨以上(相当于我市用于加工的竹笋总量)。诸暨市康旺达农产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引进该套设施,可为我市林农增加竹笋收入1000万元以上,增加劳动力工资1000万元。
二是优化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竹业乡土专家、专业大户等现代竹林经营主体,尤其要积极引导组建和加快培育股份制合作社、家庭林场、合作林场、林企、农技协等规模新型竹林经营主体,鼓励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参与竹林经营,夯实竹林经营基础。加快推进竹林经营向规模集约高效发展,着力构建联合社综合服务模式,完善现代农村组织化经营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竹材分解点建设。服务竹木加工企业,加大投入。成立竹产业发展服务小组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三服务”行动。在竹产业重点区域东和乡,新建竹材分解基地10亩,其中用于林木加工的工业用地5亩,临时林业用地5亩,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计划形成年加工毛竹5000-10000吨的生产能力。
四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竹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支持体系,加大对竹林园区、竹林示范区或竹业经营主体基地的生产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提升竹林区公路、竹林林道、灌溉设施等竹区生产作业环境。特别是加强竹林道路的建设,方便偏远林区竹和笋的采伐、挖掘和运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五是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转变传统竹林经营模式,实施毛竹林分类经营管理和定向培育措施,通过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广,积极发展毛竹林下经济,扶持和发展一批“竹+菌”、“竹+药”、“竹+禽”、“竹+赏”等优质的林下食药材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市竹林生产综合效益。
六是着力开发特色康养旅游。大力发展以竹元素为主题的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充分发挥竹产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和深厚竹文化底蕴的优势,发展竹林特色村和竹林人家,开展竹林观赏、游玩、休闲、吃住竹林副产品销售等形式。加大对重点产竹乡镇、村创建竹业特色小镇(之乡)、竹博物馆、竹业特色小镇、竹林人家、康养基地等的财政资金扶持和合理用地保障。
七是加大产业发展和林业生产的政策扶持。计划出台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林区乡镇和特色竹产业乡镇建设区域性的竹产业专业园区;对重点引进和支持生物活性产品、绿色食品、竹制艺术品加工和智能化竹加工机械设备生产项目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对重大产业项目或产业延链、补链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给予“一企一策”专项政策支持;优先支持申报农业和林业龙头企业、绿色企业、标准化企业和知名品牌;对高山地区,地力贫瘠、高坡度的毛竹林,采取补贴政策鼓励转为生态公益林、进行封山育林保护,农户或村、队集体将所经营的毛竹林流转到村集体纳入公益林管理。对专业合作社购置割灌等竹机械装备的,财政给予补贴。
最后,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