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3-150631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公开日期: | 2023-08-01 |
主办单位: | 市发改局 |
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诸暨市第十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129号建议的答复
周普伟、周伟永、陈浩代表:
3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产业融杭发展”的建议(第12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打造“接沪融杭”产业平台,并围绕“一区(经济开发区)一城(科技城)”的总布局,不断完善区域创新架构体系,推进各层级创新平台建设,集聚更多一线城市高端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为实现产业腾飞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但是,正如代表们所说,对照产业融杭桥头堡的定位,我市的产业平台明显存在能级较低、虹吸效应不足,产能落后、较多厂房闲置等问题,产业融杭格局尚未真正打开。我局在收到代表宝贵建议后,第一时间与财政局、自规局、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开发委等单位联系对接,向市主要领导作专题汇报,在汲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以下思路举措。
一、建立片区会商机制
由相关市领导牵头、经信局组织,全市镇乡园区划成若干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镇乡部门会商会议。以店口、次坞、应店街形成的诸北片区为例,通过多方会商,在综合管理、产业结构调整、招资引才、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探索组团式发展路径,依托毗邻杭州的区位优势和金属零部件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优势,全方位共享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信息,推动资源合理化配置,全面提升片区整体能级,通过一体化调配,逐步形成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竞争的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共同打造产业协作创新圈,塑造“诸暨智造”金名片。
二、谋划整体空间布局
对店口、次坞、应店街3镇进行统一国土空间规划。将“流量空间”(乡村建设用地复垦产生的流量用地置换为城镇发展空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或减小)与园区布局用地需求相结合,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探索等量移位、等量置换等腾挪方式,进一步盘活存量,为产业发展预留足够空间。深入推进宅基地改革和土地综合整治,以旧村差异化更新改造为抓手,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贯彻村庄经营理念,集合碎片化土地资源,通过有偿退出、土地银行等方式扩大土地房屋利用的规模效应,实现城乡建设空间的优化布局、土地资源空间要素的合理配置。
三、夯实特色产业基础
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抓手,积极研究产业发展规划,深化产业链协同建设,谋划打造数字产业联动发展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由“单项被动式”转向“双向共赢式”,积极承接杭州等地科技园孵化溢出项目,加快智能视觉、高端装备制造、铜材精密制造及现代环保领域重点产业链的精准引育,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地。同时,搭建杭诸文旅规划桥梁,充分挖掘俞秀松等红色资源,打造特色主题旅游线路,推动美景、美食、美村、美宿成为网红打卡地,实现文旅产业联动发展。
四、提升公共服务配套
一是加强重点镇街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撤并整合促进教育资源优化利用,根据教体局“十四五”规划,店口镇将新建幼儿园2所,重建、扩建中小学3家,次坞镇异地新建幼儿园1家。二是推进镇乡(街道)标准化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新建次坞镇中心卫生院,计划2024年完工。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规模较大的镇所在地医共体成员单位及应店街、次坞等镇卫生院均具备二级乙等以上医疗能力。三是推动新增公共资源适当向外来人口倾斜,逐步实现外来人口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实质性提高生活融入度,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要素保障。四是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机制,积极争取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财政资金安排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近几年,我市不断深化“全市一盘棋”大招商格局构建,按照产业链招商、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产业规划,规范项目准入机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借力绍兴“336”交通圈建设(市域30分钟、杭甬30分钟、上海60分钟),重视轻资产发展模式,依托诸北片区毗全面对接长三角要素市场,探索招商引资项目异地落户的产业转移相关配套机制,深度融入长三角重点产业布局,参与长三角产业链、价值链分工,把更多资金投到科研上,投到生产上,主动承接沪杭外溢服务业、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及其相关要素。
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7月21日
承办人姓名:金科
联系电话:0575-89096952
全文下载:关于诸暨市第十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129号建议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