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16/2023-150972
发布机构: 诸暨市水利局
公开日期: 2023-08-22
主办单位: 诸暨市水利局

诸暨市水利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8-22 浏览次数: 字体:[ ]

吴国强、方泉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第22号《强化优质水源供给,推进节约安全利用》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建议切实符合我市实际,也是水利、环保、水务等部门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相关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也在不断努力提升。

一、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输配效率方面

(一)建设成效

一是实现陈蔡石壁两水源一用一备,互为备用。2018年2月城北水厂投入运行。水厂水源取自石壁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20万吨,建成后将与我市现有的8家水厂形成联网供水,总供水能力将达到56.2万吨,有效地缓解店口、枫桥等城北方向供水压力,形成了陈蔡水库和石壁水库双水源、城南水厂和城北水厂双水厂协同供水的新局面。

二是市水务集团根据《诸暨市域供水专项规划》(2006年)对各镇乡(街道)的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和一体化供水规划具体的部署和规划,先后开展“自来水进村入户三年计划”、“自来水提质扩面新三年计划”、“农饮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等活动,努力打造“同源、同网、同质、同价”供水体系目标,管网应延尽延,村庄应供尽供。截至目前,全市除岭北镇外其余23个镇乡(街道)1100余个自然村已实现供水全覆盖。

三是为保障供水安全,根据管网覆盖情况,已陆续关停一批小水厂,如东和水厂、征天水厂、东白湖水厂等。

(二)建设计划

2023年水务集团依托供水专项规划,重点推进市域供水管网优化工程:1.实施南三环浦阳江过江管及配套泵站建设,解决大唐、草塔、五泄、牌头水量不足的情况;2.有序推进北三环DN1000管穿越沪昆高速、沪昆铁路、沪昆高铁,沿南泉岭隧道安装DN600管至应店街镇幸福水厂,力争解决大唐、大西片区旱期供水紧平衡短板;3.实施五泄水厂与青山水厂管道联通工程,为五泄水厂关停作好准备;4.推动新店湾供水泵站的用地报批工作。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启动,为解决枫桥、赵家、东和等区域高峰用水水量不足等情况,为构建多水源联网联调、余缺互济、应急互助水资源配置“一张网”格局打下基础。

二、注重污染源头管控筑牢水生态屏障方面

(一)建设成效

一是巩固深化“剿灭Ⅴ类水”成果。2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年度考核目标;全市17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功能区达标率稳定在100%以上;市级河长制断面、镇乡(街道)断面全面剿灭Ⅴ类水;2个县级以上和7个千吨万人及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二是巩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完成省级验收园区“回头看”检查整改,对25个工业园区开展“回头看”,累计整改问题167家次。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完成边界调查、界点测量、定标立标等工作。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浦阳江流域污染治理,做好水质监测和蓝藻防控工作。

(二)建设计划

2023年,我市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发挥治水办综合协调作用,深入实施控制单元水质达标方案,对水质反弹断面精准落实“一点一策”,确保断面水质巩固提升、稳定达标。强化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长效管理机制,对已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开展“回头看”,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标杆园区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做好9个乡镇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一是深入实施控制单元水质达标(保持、稳定)方案,对水质反弹断面,精准落实“一点一策”,确保各类断面水质巩固提升、稳定达标。深化浦阳江流域上下游协调共治机制,特别是针对爆发过水生态问题的流域,采取曝气、生态浮岛、洁水养鱼、引水活水等综合措施,加大河湖生态系统修复试点,探索破解蓝藻、水葫芦爆发难题,推动河湖常年保持“净、清、美”。

二是健全落实《诸暨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长效运维方案》,致力解决设施巡查养护、排水行为规范监管、公众参与监督问题,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成果巩固提升。

三是建立浦阳江流域上下游萧山区、诸暨市、浦江县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浦阳江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浦阳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强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三、强化节约高效利用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方面

2022年11月,市水利局编制完成《诸暨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着力于建设“幸福水网、资源水网、智慧水网”,构建更高水平的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供给保障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增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

(一)建设成效

一是全面完成水资源管控目标。全市用水总量由2015年末的4.55亿m3降至4.06亿m3,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末的44.39m3下降至29.8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2.16m3下降至8.40m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21。

二是重点领域节水工作持续推进。1.农业节水方面: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5万亩,完成水肥一体化面积2.27万亩,实现80%以上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主体尾水循环再利用或达标排放,规模化养殖场节水改造实现基本覆盖,完成2个节水型灌区创建,并成功获评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2.工业节水减排提质方面:完成9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38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成功创建45家省市级节水型企业,5大重点高耗水行业企业市级或省级节水型企业实现基本覆盖。3.城镇节水多措并举方面: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3%以上,市级机关和市直属事业单位成功创建52家节水型单位(创建率达到88.7%),截止2020年底创成46个节水型小区(建成率达20.18%)。四是非常规水利用提速增量方面:完成68处共208套屋顶雨水收集系统、8家企业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实现年雨水收集利用量80万m3

(二)建设计划

一是推进节水重点任务建设。在农业、工业、城镇、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推进节水标杆引领工程、节水数字化工程。十四五将实施“双控行动”,“五大工程”、“六项机制”等重点建设任务。计划至2025年达到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5.1%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6的目标。

二是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用水保障。1.中型及以上水库将生态基流作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控制值,实际调度运行中坝址断面下泄水量不得低于该值,设置水库下游基本生态需水调度线,确保生态基流保证率。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强化水利工程的联合运用,利用好雨洪资源。2.加强河道外用水管控,按照“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的水资源强监管要求,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在干旱年、干旱期,应统筹流域内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视情对不同用水户实行不同用水限制措施,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对工农业生产用水采用限供、轮供措施,对部分用水量大的第三产业实行严格的限供措施,以最大程度保障河道不断流、生态功能不破坏。3.完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体系。根据生态流量管控需要,合理谋划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体系。水库、水闸等工程管理单位应建设完善生态流量泄放、监测监控设施。根据生态流量管控目标,制定生态流量预警等级,设置相应的预警阈值,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要求,制定不同预警等级下的水利工程调度、限制河道外取用水和应急生态补水调度等管控措施。

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依托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准入和退出管理制度,及时公布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化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完成石壁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与优化调整,严格保障全域饮用水安全。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坚决取缔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加快完善29个“千吨万人”及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落实规范化建设要求,制定实施“千吨万人”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源一策”整治方案。深入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落实兴水惠民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优化饮用水取水格局。提升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抢险能力建设,有效处置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

四是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至2025年207万方;加强非法取水监管和执法力度。

诸暨市水利局

2023年7月28日

信息来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