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火炬网 > 工作信息 > 工作动态
枫桥镇中深耕“枫桥经验” 绽放教育新彩
发布日期:2024-10-18 09:31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诸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指导中心

10月16日,市关工委主任周雪芬、专职副主任应仲九一行到枫桥镇中,深入调研“枫桥经验”进校园工作实施情况。在参观校史室、枫桥经验研习室、红枫驿站等地后,两位领导对学校的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枫桥镇中作为诸暨市首批“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教育基地”和“红色驿站”示范学校,始终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将“枫桥经验”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学校通过创新机制,推进德育教育的多元化和校园安全网格化,成功打造出“枫桥式校园”模式,并荣获绍兴市级“枫桥式”平安校园和诸暨市“五星级”平安校园称号,成为诸暨市示范窗口学校。

精神文化引领,培育家国情怀。学校抓住枫桥经验题词六十周年之契机,借助枫桥区域优势,努力做强“枫桥经验进校园”文章,开辟了“枫桥经验”故事连廊、枫桥人文长廊、枫桥经验师生研习室、红枫驿站等校园显性文化布置,让学校的一景一物都成为红色教育的阵地,让学生了解枫桥、熟知枫桥经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五老”协同调解,构建和谐校园。学校设立了“红枫驿站”,丰富“红枫调解室”功能。组建了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法制副校长、枫桥镇“五老”、网格员等共同参与的调解队伍。同时,充分发挥由市关工委关爱团副团长杨光照等老同志组成的调解团队优势,通过线上远程调解和线下当面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跨地域的高效沟通,特别是针对“特殊家庭”与“小微学生事件”,更是做到了快速响应、及时调解。

学生自治预警,预防走在调解前。引用“枫桥经验”发展过程中“抓早、抓小、抓苗头”的三抓治理方法,利用学生管理学生的经验,成立红枫预警小队。小队成员来自各个班级,发现问题及苗头第一时间上报处理,形成报告、汇总、分析、整改、反馈、评价一系列闭环流程。实施后收效甚广,学生个性问题得到了针对性的关注与引导,学生共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心理赋能成长,拓宽教育视野。学校不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常规工作,还组建了一支以校长为领头的健康课程讲师团队。每周三,讲师们都会为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健康教育课,内容涵盖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时事政治。近年来,学校举办了“家训家风,优秀文化进校园”、大型心理团辅、“走出心灵孤岛”等一系列活动。此外,还特别邀请市关工委帮扶团副团长、心理专家蔡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红枫健康大讲堂活动也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关注,“浙江教育信息网”对健康大课堂进行一系列跟踪报道,实时报道每期大讲堂开课情况。

优化融合教育,构建包容文化。为进一步深化“适宜性安置、协同化运行、多平台支持、个性化培育”的融合教育模式,学校配备了动静分区一体化资源教室,合计面积约100平方米,功能分区多元,资源场馆丰富,满足特殊儿童少年的发展需要。学校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采用小步子、多重复的教学方式,为特殊孩子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提供了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学科补救以及小组课程等服务。2024年3月,全市首个特殊教育区域资源中心在枫桥镇中试点,为枫桥、赵家、东和三个镇乡内的特殊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特殊教育服务。

枫桥镇中通过深耕“枫桥经验”,不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多元的发展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这一优良传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不懈努力。


信息来源:诸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指导中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