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4-160750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公开日期: | 2024-10-24 |
主办单位: | 发改局 |
会办单位: | 金融办、组织部、市场监管局、人社局 |
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8号建议的答复
侯国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7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过去一年里,我市民营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万户,同比增长12.37%,总量、增幅均居绍兴市第一;其中民营主体占比97%以上,贡献了全市85%的就业、80%以上的税收,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同时,为助力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我市迭代推出新一轮“1+9”惠企扶持政策,包含“三农”、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科技、文化、人才、金融、开放型经济等9大领域政策,进一步强化“大抓产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鲜明导向,积极回应企业急难愁盼,为诸暨企业送上超10亿元的奖补资金,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和壮大民营经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您对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金融、人才、监管等多方面建议,对现状分析客观、对问题查摆精准,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精准浇灌,金融服务更显准度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举措。高度聚焦存贷款增量增幅提升,2023年末,全市各项存贷款余额5373.97亿元,较年初增加717.33亿元,同比增长15.42%;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594.58亿元,较年初增加368.56亿元。着力开拓经济实体融资渠道,推动举办2023年开放型政策宣介会暨金融支持外贸企业签约仪式,促成6家企业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优化数字金融监管服务,打造“诸金服”线上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实现金融运行情况实时掌握、私募基金体量规模实时监控、金融纠纷在线调解等功能一体化集成,大力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结合您的建议,下阶段,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用足央行政策工具,妥善运用中国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以及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强化金融机构考核,完善对市内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考核办法,加大贷款利率相关指标比重,引导金融机构切实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暖企惠企机制,建立健全《银行业支持科技企业和人才创业企业发展若干意见》《中小微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等机制,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及科技、人才企业融资瓶颈,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二、优化供给,人才引留更具力度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一直致力于做优人才服务。去年以来,我市全力打响“诸才云集 暨往开来”招才引智专列集聚人才。开展青年人才聚诸留诸专项行动,发挥本地高校优势,在暨阳学院举办“留在诸暨”系列活动;同时,组织企业赴杭州、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开展校园招聘会,邀请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来诸参加社会实践等,壮大人才队伍。此外,强化保障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针对我市“229”产业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名校名企对接洽谈会等活动,已与省内外职业技术类高校(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围绕产才合作、产教融合、校园招聘、技能人才引育等内容,搭建与产业相匹配的人才平台。今年,促成浙江凯达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和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开办“凯达订单班”。
下阶段,将深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职业技能竞赛等多形式技能人才培育方式,通过政策支持和过程指导,构建“专业+技能”“培养+就业”等模式,切实推动培训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规范提升零工市场,依托“浙里找零工”线上服务平台,打造一体化零工服务平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出台《诸暨市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开设“金蓝领”引才专列,加大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环保等制造业领域紧缺人才培训引进力度,全年计划完成技能培训1.5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4000人以上。
三、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更有温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不断深化行政执法提质增效,切实帮扶企业纠错减负,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疫情期间,我市在绍兴地区首创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制度,出台了《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首违不罚”指导意见》,推出25类“首违不罚”具体适用违法行为清单,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2021年又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施行为契机,对清单进行升级完善。2023年印发《诸暨市2023年度综合监管(综合查一次)执法计划》,共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行动290次,检查对象8450个,减少扰企4305户次,“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50.95%。
下步,我市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柔性执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确保执法检查的公正性和随机性,并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创建“掌上执法”平台,创新亮码检查、非现场执法等智慧执法方式,实施首违不罚、简案快办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开展循序渐进的说理式执法,实现行政行为流程可溯,增加执法过程透明度。同时,不断加强岗位练兵,通过集中培训、轮训等形式,邀请执法部门专家骨干,围绕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结合具体案例对镇乡(街道)执法队员,开展分批次、分层次的法治理论、执法实务等专业培训,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与关注,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