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位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并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盐城之行,极大鼓舞了诸暨新研会的会员,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赴盐城,成了会员们心中的企盼。10月24日,新研会组织近40名会员踏上了盐城的研学之路。
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也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综合性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广场,一尊高4米、底座3米的“东进号角”雕像映入眼帘,战士雕像穿戴着新四军的标准军服,手拿小号,象征着吹响前进的号角,气宇轩昂。雕像的下方有陈毅同志手写的大字一“东进”。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座11.75米高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正面的金色大字为李先念所题,碑的背面刻有黄克诚书写的《盐阜会师记》碑文,描写了当时雄壮的场面。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主体建筑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外形呈“四”字形设计与新四军的“四”相意会。图案醒目的“N4A”臂章镶嵌在主建筑正门上方,十分鲜明地凸显新四军的文化特征。“N4A”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两面旗形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两军会师”和“重建军部”的历史场景。拾级而上,展厅门楣上悬挂着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金字匾额。
近50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分两层七个展厅,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再现了新四军八年抗战、十年征程的烽火岁月。整个展厅从序厅到主展厅再到传承厅分7个部分,会员们跟随讲解员,历时了近2个小时的全程听讲,大家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看,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份份宝贵史料、一件件珍藏文物、一个个模拟实景,鲜活地呈现了新四军军史。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抗战的历史,是一部跟党举旗、听党指挥的奋斗史诗,是一曲坚定信念、忠贞不渝的英雄壮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高举抗日旗帜,东进北上,挺进华中,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和残酷镇压,虽没有先进武器、没有物质条件,但他们凭借睿智与英勇,成为战场的主人,不畏艰险、英勇善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密切联系和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辟与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 2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千次,歼国民党顽固派军14万余人,新四军参战将士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伤亡8.9万余人。英勇的新四军浴血奋战,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 7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7省的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8块抗日根据地,谱写了军民共同抗击敌寇的壮丽诗篇,形成与华北八路军南北呼应的战略态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研学,会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浴火重生、艰苦斗争光辉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也更理解了新四军“听党指挥的铁的信念、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执纪严明的铁的纪律、英勇顽强的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不仅是展示新四军英勇抗战历史的场所,更是弘扬红色文化和传承革命精神的殿堂。
去盐城的中途,会员们还参观了“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常熟沙家浜红色研学景区,景区内有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芦荡湿地、横泾老街等景点。一组以郭建光、阿庆嫂为形象的大型雕塑屹立在瞻仰广场中央,生动揭示了军民鱼水深情的主题。
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成了那个时代耳熟能详的经典。剧情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里,新四军伤病员和沙家浜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与日寇汉奸斗智斗勇,演绎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从盐城纪念馆至沙家浜,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3天的研学活动,使会员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会员,有责任讲好新四军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成为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留在血脉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