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信息公告 > 工作信息
寿晓松少将寻访中共路西县委、县政府驻地旧址
发布日期:2024-11-17 09:52 浏览次数:

11月 14日上午,本会副会长方忠敏、杨利光、秘书长章可萍等陪同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寿晓松少将赴应店街镇灵山坞村寻访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路西县委、县政府驻地旧址追忆父辈光辉的战斗历程

路西是指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以西,包括诸暨、萧山、富阳、桐庐、浦江等5县的边区结合部,东南纵贯金萧铁路、西北横亘富春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1944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新四军南下东进战略部署,路西所在区域成为贯通苏南、浙西、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必经之地。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方针,迎接苏浙军区部队南下中共诸暨中心县委根据浙东区党委、金萧地委的指示立中共路西县工委,加强这一地区党的领导,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5年5月18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完成“调动国,逐步推进控制全浙江,使苏南、浙西和浙东连成一片”的任务,派遣四纵队第十一支队第一次东渡富春江挺进金萧路西地区。此时,受新四军军部派遣已到达浙东的寿松涛(寿晓松父亲,诸暨党的创建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过诸暨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豫皖苏边区工作、曾任过八路军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团长),随前来接应东渡富春江苏浙军区部队浙东纵队政委谭启龙等,来到路西,奉命出任中共路西县委书记兼路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中共路西县委、路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建设民主政权。下辖有诸暨县小西、大西、西南,浦江县平湖,富阳县窈口、场源,萧山县河上等7个区委、40多个党支部,到8月底,党员人数达 300余人;并设立了7个区署,25个基本乡和15个游击乡的民主政权。着手扩建抗日武装,至8月,仅路西县自卫大队就有300多人,还建立了区、乡自卫队,与四纵队、金萧支队一起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使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部队不敢轻易进入路西地区,有力地保护了民主政权工作的开展。同时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实行民主政治、实施二五减租,改善人民生活,至8月,有22个乡、近百个保建立了农会组织,总计有会员15000多人。特别是为保证苏浙军区四纵队顺利“两渡”富春江南征,在寿松涛的领导下,中共路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力量全力以赴开展迎接工作,在完成侦察、准备渡船和筹备粮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共计征米20余万斤、款1600余万元,保证了苏浙军区东渡部队的供给需求。还组织大西、小西、窈口、场源等区署发动群众送猪、烟、酒、草鞋、麦草扇等慰劳品和慰问信,慰劳东渡富春江挺进金萧路西地区的四纵队。四纵队政治部在8月16日诸暨办事处《时事简讯》社出版的《时事简讯》上刊登《鸣谢启事》,表示感谢。寿松涛领导下设立在灵山坞的中共路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间虽只有4个多月,但建立和巩固了路西抗日根据地,组织培育了群众的革命斗争精神。同时,也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方针,打通浙西渐东的联系,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灵山坞是远近闻名的银杏村,深秋的灵山坞小山村层林尽染、风景如画,百年树龄的银杏随处可见,黄绿相间的银杏叶随风舞动,把小山村装点得格外美丽。寿晓松将军被山村的美景所感动,临别时,握着随行村干部的手,关切地说:灵山坞村是革命老区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有10多位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父辈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艰苦奋斗,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希望你们能传承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把红色文化与绿色景色结合起来,带领老区人民走上共富发展的道路。


编辑:(章可萍)
信息来源: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