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11-19 15:1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今年以来,我市深化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紧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重点围绕服务企业、服务行业,积极推进相关工作。1-5月,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5.2%,预计软件服务业营收增速11.7%,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速55.2%、类增加值增速155.6%,分别排名绍兴第1、第2;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3.67%,排名绍兴第1。

一、加强党建引领,强化责任落实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举办读书班、党课、收看解读视频和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潜心学纪、笃悟知纪、立规明纪、知戒守纪、正风肃纪等五个行动,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巡察工作作为政治体检,切实做好市委对我局的巡察工作,不折不扣提供各项资料,实事求是做好解释说明。坚持以整改促落实,以整改促提升。定期开展政策兑现抽查,督促落实兑现程序,将程序规范要求转变成工作自觉。开展“五督查五深化”专项行动,深化执行力、责任制、规范化、高标准、廉洁性建设。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荐业务骨干赴省厅学习、到基层锻炼、担任村社“第一书记”和指导员,强化干部培养;开设经信微讲堂,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加强工作交流,提升干部善学善思、能讲能干水平,增强队伍凝聚力。选任4名年轻干部,给他们搭舞台、压担子。圆满完成三个党支部换届选举,配齐配强党建力量,夯实组织建设。

二、创新引领服务,赋能企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一是产业培育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1-5月,平台实现工业总产值87.4亿元,同比增长45.4%,新签约引进智能视觉产业链项目4个;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1.6%。加快推进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等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平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初创企业,遴选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合计组织4家企业申报绍兴市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数字转型展现新作为。以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省级试点为牵引,紧扣“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迭代升级主线,纵深推进全行业数字化改造,1-6月,滚动建立数字化改造项目库,摸排入库项目38个。加快推动示范创建,初步摸排5家企业对标申报省级数字农业工厂。三是融合赋能实现新突破。深化跨境电商、网络销售、“新零售”三线布局,促进数字消费创新发展,1-5月,实现网络零售额105.3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74亿元,同比增长78.77%;新增培育跨境电商企业38家;累计建成共富工坊30个,提前完成绍兴市定目标任务;万风商圈新增认定为绍兴市级智慧商圈。四是数字生态取得新提升。强化平台经济治理效能,高质量完成“直播营销全流程智慧监管”揭榜工作,累计纳管诸暨辖区内直播间超过7000个。全力推进数字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集聚,今年以来,我市数字经济领域合计申报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05人,同比增长11.7%。加快推进通信网络无覆盖、弱覆盖区域难点攻克。

(二)积极开展系列爱企行动。一是开展企业梯度培育。紧紧围绕中小企业“小升规-创新中小-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长特征,加强基础信息摸排,建立梯度培育库,抓实申报创建辅导,2024年度首批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认定21家,通过率75%,认定数和认定率均居绍兴首位。完成“小巨人”新申报推荐22家,目前均已推送至工信部审核。二是抓好人才申报落地。2024年上半年申报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171人,其中首次申报的企业数达25家(34人),主要为人工智能、视觉分析、医疗器械、育种等新兴产业。持续开展入选人才落地到岗攻坚任务,新增到岗15人,已陪同省厅开展一批次实地核查8人。三是开展暖企惠企行动。落实2023年度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指导企业及时提交申请,年度第四批共上报121家。会同组织部门,加强驻企服务管理,推动专职驻企服务员的定期调整、兼职驻企服务员的动态调整,目前共有专职驻企服务员45名、兼职750余名,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宣贯。组织企业参与绍兴双创大赛活动,目前已参赛报名优质中小企业7家。四是配合增值式服务改革。配合改革办、政务服务办,征集梳理全市涉企增值式服务事项,编制增值式服务清单,细化具体服务条款,目前分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律、科创、开放和数据等8大领域,共梳理出增值式服务事项181条,并以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逐条完成颗粒化,并实际承担政策服务领域的牵头工作,落实“企呼我应”系统诉求办理7只。

(三)加强政策扶持,引领产业升级。一是聚焦内生挖潜,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制造强市“229”计划,以推动内生项目建设为主阵地,建立重点工业内生项目库和用地需求库,开展项目进度跟踪服务和问题协调解决,重点推进新上项目落地开工,持续推动续建项目投产增效。上半年,全市新入库工业投资项目292只,计划总投资138.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8.4%、7.5%,拉动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28%;梳理出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内生项目65个,总投资超282亿元;累计摸排内生项目用地需求3026亩,涉及企业108家。二是聚力技术创新,夯实产业基础。强化政策扶持,鼓励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实施首台(套)装备工程化攻关,推动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国产替代进口。今年以来,8个产品入选“浙江制造精品”名单,8个产品入选绍兴市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名单,14家企业入选绍兴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三是借力政策赋能,提振企业信心。用好“两新”政策,重点聚焦时尚袜艺、金属加工、汽配、纺织、化纤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动态摸排工信领域设备更新和贷款需求,累计上报需求项目21只,计划总投资82.8亿元,贷款需求22.3亿元。牵头举办“爱企行动 • 政企会银”专场对接活动,联合有关金融机构现场解读技改补助政策和企业融资政策,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营造良好投资氛围。

三、强化保障服务,推动节能降耗

(一)聚焦节能减碳,推动制造业向“绿”而行。一是抓好项目跟踪服务,会同财政局完成2023年度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绿色化方向)全部验收工作,合计完成设备投资额超2.8亿元,可实现年减碳量超2.8万吨。二是抓好项目建库培育。组织开展2024年度节能降碳技改项目摸排,完成市县联动储备库项目上报;建立库内项目情况定期报送机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提供精准化服务。三是抓好清洁化改造,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减污增效”。

(二)聚焦项目服务,推动企业发展“加速跑”。一是抓好项目准入预审,指导服务企业申报工业内生项目,牵头完成2批次共6个工业内生项目前期筛评工作,项目合计总投资15亿元,可保障企业用地需求约130亩。配合做好工业招商引资项目部门准入预审,上半年累计完成准入预审项目12个,合计总投资51.8亿元。二是抓好项目(企业)服务。指导镇乡(街道)做好工业投资项目(技术改造)在线审批等日常工作,做好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准入相关跟踪服务;做好企业问题需求反馈及业务指导,及时走访调研情况并积极回应,做好相关申报业务的精准辅导。

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

(一)牵头抓落实,全力实施“攻坚克难一件事”。对电镀园区和市内电镀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全方位摸排,明确排污指标实际利用情况和企业需求情况。电镀园区内经专项整治后已腾出区域可新上7条生产线,为高端项目招引预留相应的空间。全力做好京港电子等省内高端电镀项目招引工作,有效释放产能,打造优质品牌。

(二)优化调结构,扎实有序推进企业“退低进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退低进高”积极转型,现已摸排年度淘汰落后企业36家,低散乱整治企业147家。

(三)坚守底线关,严格落实环保安全各项要求。一是严格按照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清单任务要求,积极做好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项目申报或置换资料核实上报工作;二是坚守安全底线,重抓省级小微企业园区集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园中园,厂中厂”综合整治;1-6月份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所有省级小微园区完成4轮次全覆盖检查,现场共检查出安全隐患257个,均已下发属地镇街闭环销号。

(四)产业促转型,以新兴产业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扶持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民生保障,确保食盐足量储备,稳定全市食盐市场;下达2024年度食盐储备计划983.36吨,并与市盐业公司签订储备协议。加大全对市食盐经营户批发零售配送经营渠道排查,加强对不规范经营企业处罚力度,上半年会同市场监管局对经营不规范企业进行立案处罚5起,罚款1.13万元。

五、推进全域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施行亩均改革,启动综合评价。新修订并印发《诸暨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2024年修订)》,探索“企业+宗地”的评价模式,将亩均评价对象从现行的用地3亩以上工业企业拓展至全部工业企业,明确企业用地情况等内容的调查核实要求及相关工作时间节点,目前已完成1287家规上企业的用地摸排工作,共涉及用地2.54万亩。

(二)优化物资供给,确保不时之需。优化我市医疗应急防疫物资品种,目前,我市防护消杀类物资由原先30个品种调整为14个品种(12种物资原先已储备,2种物资需新增),计划新增药品储备6种。

(三)开展全域治理,助推腾笼换鸟。一是全力推进连片治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00亩以上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摸排整治工作,支持对企业低效用地、闲置用地(厂房)实行协商回购或整体回租,坚持用地治理和项目招引同步推进,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建立低效用地连片治理清单、出清地块精准招商清单,源头优化重大项目建设服务,做好“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2024年上半年,已基本完成2块100亩以上连片治理。二是开展低效用地整治。鼓励企业通过余缺对接盘活闲置土地,开展零土地技改,截止目前,全市共开展余缺对接35宗,共计用地398.6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