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暨紧贴发展需求,聚焦制造强市“229”计划,积极布局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构建产智对接加速器,不断提升人才储备。现开设“人才暨暨”专栏,走进企业、科研院所,全方位展示诸暨向“新”而行走在前的新实践新作为,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积蓄强劲动能。
11月16日2时32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由我市企业参与研发的产品首次搭乘飞船进入空间站。
此次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上行物资总重约6000千克,其中科学应用物资400多千克,包括实验单元、实验样品、备品备件以及应用消耗物资,由我市企业浙江星目探宇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蛋白质结晶罐位列其中。
在浙江星目探宇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摆放着同型号的蛋白质结晶罐样品。研发人员说,升空的蛋白质结晶罐重量约为8千克,其主要作用是保障蛋白质结晶试验样品从地面进入太空时的状态稳定。该公司研发工程师徐源介绍:“蛋白质结晶罐采取了两层设计,内层是一个内胆,里面装有蓄冷材料。罐体保持合适低温,保证上行过程中里面的样品不会融化。顶盖采用螺纹结构,便于航天员在轨操作打开。”
浙江星目探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商用微小卫星及空间应用系统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该企业在开发微小卫星等高集成的航天产品方面比较有优势。此次进入空间站的蛋白质结晶罐项目是企业第一次给空间站做配套,该项目于2020年立项。在历时四年的研发过程中,企业攻克了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难题,确保产品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蛋白质结晶罐的最大特点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需要提供水、电、气等支持。”浙江星目探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慧泉说,“这么小的装置,可以提供超过300种实验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星目探宇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浣江实验室孵化培育的。2024年,浣江实验室成功入选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王慧泉作为实验室空间应用新技术与先进电子系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涵育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近日,王慧泉作为活动发起人,在诸暨市浣江初级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科学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诸暨市委人才办、诸暨市教体局、浣江实验室联合主办,以浣江实验室研制的科学试验卫星为依托,在卫星里种植3棵矮生小番茄,把星上番茄生长情况下传至活动网站;小朋友们在地面同步开展小番茄种植,通过相机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每周2至3次记录湿度、光照、温度等参数,并上传数据及植物照片至指定网站,进行对比分析。 这项实验,由每2到3名小朋友组队报名,明年2月开始种植,持续2-3个月时间。预计2025年1月将发射卫星,届时将抽选若干队伍,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摩火箭发射。 此外,王慧泉主任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航空科普讲座,巧妙地将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知识融入讲座内容。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更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在诸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氛围,以科学家精神引领青少年创新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