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防治
2024-12-17 08: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伊蚊传播给人类的。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1.带病毒蚊子在叮咬人时,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人从而感染;
2.患者如果在发烧前1-2天至发烧后4-5天内被蚊虫叮咬,病毒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
3.登革热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不会被传染。
登革热的病症
1.发热:发病急骤,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C。
2.头痛、眼球后疼痛、背痛、全身骨痛、关节、肌肉疼痛、碎骨痛。
3.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4.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一般在发病3~6天出现,维持3~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
如何预防登革热
1.翻盆倒罐,勤清积水,清除伊蚊滋生地;
2.防蚊灭蚊,装备到位;
3.高危时段,减少暴露;
登革热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从症状上可以看出来,登革热初期很容易和感冒搞混,所以,尽早识别和治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