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认识与管理慢阻肺病

2024-12-03 15: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慢阻肺病:隐匿的呼吸“杀手”

慢阻肺病(COPD)是常见慢性气道疾病,全球超6亿患者,是第三大致死病因。其特征为持续气流受限,可防可治但易被忽视,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它主要由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的持续性、进行性气流阻塞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症状表现:身体发出的警报

1、咳嗽咳痰

长期慢性咳嗽,晨间尤重,痰液从白色黏液状渐变为浓稠且可能带血丝,颜色变黄绿。

2、呼吸困难

早期剧烈运动时气短,后期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气喘吁吁,严重影响生活。

3、喘息胸闷

病情严重或急性加重时,呼吸有喘鸣音,胸口似压大石,影响睡眠与精神状态。

4、其他症状

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慢阻肺病的危害:慢阻肺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加重,如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增加心血管事件、住院次数及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高危人群:重点关注对象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1、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2、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3、先天性肺发育不良

4、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5、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6、有慢阻肺病家族史者

7、哮喘、可疑哮喘、气道高反应者

肺功能检查:洞察肺部的“透视镜”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做肺功能检查。它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要做到量血压一样,每年至少检查1次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性的检查,是慢阻肺病诊断的“金标准”。可帮助医生诊断是否患有慢阻肺病,并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预后。

预防措施:构筑肺部健康防线

1、远离烟草

吸烟是首要危险因素,戒烟及避免二手烟暴露可防慢阻肺病,戒烟需决心、方法与支持,可以就近到医院戒烟门诊就诊。

2、减少污染暴露

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通风换气、安装好抽油烟机,室外雾霾天少外出并戴口罩。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

3、增强体质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多吃蔬果肉蛋等;做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等。开始时,每次运动5—10分钟,每天1—5次,适应后延长至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保证7—8小时睡眠;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害。

4、及时接种疫苗

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首先推荐患者在身体状况和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及时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其次是接种23价肺炎球菌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今年主题:知道你的肺功能

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 “知道你的肺功能” 强调其对慢阻肺病诊断、评估和治疗的重要性。肺功能检查能测肺部气体进出能力,FEV1/FVC 比值异常提示气流受限,是诊断依据之一,还可测其他指标评估病情。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慢阻肺病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于最新发布的《关于做好 2024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慢阻肺病纳入其中,这无疑将使更多慢阻肺病患者从中受益。

在世界慢阻肺日,关注慢阻肺病、了解肺功能、积极预防、守护呼吸健康。若有症状及时就医,科学治疗管理。


来源:健康浙江 (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