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诸暨市应急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及我市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现将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诸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紧紧咬定“遏较大、降总量、保安全”目标,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力提升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水平,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起,死亡8人,同比去年事故数下降8.33%,亡人数下降11.11%,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顺利完成台风“杜苏芮”“卡努”“海葵”的防御应对工作。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
市应急管理局设有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法制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意见并督促落实整改。将法制基础工作纳入全市应急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季度对各科室(队、中心)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内部行文通报,通过动态考核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局干部职工认真学法、严格用法、规范执法。围绕深化审批改革、规范行政执法及案卷评查、加强普法宣传、开展执法技能竞赛等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依法行政工作,及时提出新措施、制定新规定、作出新部署。
(三)全面履行依法行政职能
一是明确执法任务,继续铁腕执法。明确2023年度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要点,统筹编制2023年度执法计划。2023年以来共计开展5期“两全两铁”综合评价工作,其中铁手腕执法工作数据总体位于绍兴市各县市区前列,其中一案双罚、精准执法、非事故行刑衔接等执法数据在绍兴市第四、第五两期考评中连续处于县市区第一。
二是加强社会监督,举报奖励兑现。重新修订完善《诸暨市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补充涉行刑衔接类举报奖励兑现办法;积极兑现奖励政策,全年共兑现符合举报奖励政策案件2起,合计2.3万元;申报2024年举报奖励预算,为来年加大社会监督、制止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规范行政审批,优化许可要求。2023年全年完成各类许可280项,许可量为2022年度3.4倍,其中应急预案备案35项、危化品经营许可延期3项、经营许可证(带仓储)(含柴油增项)核发84项、经营许可证(无仓储)核发10项、许可变更8项、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零售)核发97项、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批发)延期1项,其他许可42项。持续推进柴油加油点许可发证工作,完成7座柴油加油站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审查并核发,全面暂停无证柴油加油点经营活动,指导推进许可证申领工作;优化许可要求,全面完成95家烟花爆竹零售店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密切行刑衔接,强化协调对接。综合运用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强化与公检法等部门协调对接,形成工作合力,2023年全年查办行刑衔接案件(危险作业罪)1起,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办。
(四)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一是依法履行复议职责或应诉职责。市应急管理局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调查核实、沟通研究,确保案件办理全面、客观、公正,充分履行了行政复议监督纠错职责,有效保障了法律法规正确实施。2023年度无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二是扎实有效化解信访事项。市应急管理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完善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安全生产领域信访维稳工作总体稳定可控。
二、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3年市应急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改革成效不够明显。一年以来赋权事项覆盖率和执法办案量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精准执法难度加大。后疫情时代之下,一方面是受本地产业结构影响,中小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较困难,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难度随之增大,进一步增加了精准执法的难度。
三是执法效能不够高。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工作创新和亮点有待加强。
三、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任务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引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塑变革的重要之年。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围绕国家、省、市以及我市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聚焦齐抓共管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健全安委会“1+9+9”职责体系,理清边界,明晰职责,充分发挥市安委办统筹督促、专委办牵头抓总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强化问题交办、通报、闭环机制,动态开展安全生产考核,聚焦重点领域监管,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考核引导作用,常态化运用晾晒、警示、约谈等方式,严肃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实责任。
(二)聚焦产业发展抓安全保障。以七张问题清单为引领,运用好“4353”工作体系,统筹开展常态化高质量高水平排查整治,推进“8+N”重点专项统筹攻坚,紧盯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城镇燃气、矿山、建设施工、自建房、居住出租房等重点领域,加强分级分类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改闭环,全力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厂中厂”“园中园”、“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行动整治成效,严格执行重大事故隐患挂牌整治制度,强化高危行业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管控,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三)聚焦优化营商抓执法效能。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结合镇街、行业特点,紧盯重大项目、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精准开展监察执法,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一案双罚”,深化行刑衔接,提高震慑效应。统筹执法力量下沉,开展执法业务大培训,锻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硬朗的执法队伍,提升专业监管执法能力。大力倡导服务式执法,把先培训自查整改、再抽查监察执法的精准化服务式执法方式形成固化机制,做到宽严相济,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加强举报投诉件处置效果,切实把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
(四)聚焦实干担当抓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统领,把牢政治思想“方向盘”,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筑牢思想防线。强化实干担当能力提升,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开展乡镇应消办干部业务培训,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检查标准,提升专业攻坚能力,铸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应急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