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中药:一棵桑树你认识几种中药材?

2024-05-13 13:5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桑树的根、根皮、嫩枝、树汁、桑叶、叶汁等都可供药用,甚至长在它枝干上的寄生物都能入药,可以说浑身都是宝。桑树上这几种中药,你知道几个呢?

一、桑葚

桑葚性温,其味甘中带酸,具有清热止咳、补肝益肾、滋养补血、生津明目之功能。桑葚果汁可解酒毒,酿的酒可舒筋活络,桑葚酒具有适量的酸甜度,适合于作为夏季消暑的饮料。将桑葚捣烂后,涂于秃处,可治头发脱落。

二、桑枝

桑树枝也是一味中药,春末夏初采收桑树的嫩枝,其性味苦平,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尤擅疗上肢痹痛。

将桑枝烧烤,收集桑枝油,可治破伤风、眉发脱落。另外,用桑柴熏烟还可治疗痛风、皮肤病等。桑条还可提取具有促进毛发生长、利尿效果好的物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等物质。

三、桑柴灰

桑树的木材也可入药,把桑木烧成灰,叫桑柴灰,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将桑柴灰加水制作成汤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

四、桑白皮

桑根入药,一般取桑白皮,即根皮,性寒,其味甘,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能。民间常用桑白皮、冬瓜皮、玉米须等分水煎,用以治疗肾炎和小便不利。桑白皮与葡萄根皮用红糖或黄酒捣敷可治扭伤、挫伤。外科手术上用桑白皮制作医用缝合线时,不必拆线,可为肌肉组织吸收。桑白皮与白糖煎熬可治肝炎,与枸杞子共煎,可治糖尿病;与地骨皮、甘草熬粥可治小儿肺盛气喘。用桑根锯末浸酒或灸桑根水煎饮服,可治血崩。利用桑根、桑皮酿酒可治中风咳嗽。桑根与猪肝共煮还可治疗眼疾,利用桑皮汁液可治口舌生疮及外伤出血。另外利用桑根还可制造降血压剂、止脱发、增加毛发光泽、防头晕等效果。

五、桑叶

一般取霜桑叶入药(即冬桑叶),性寒,其味甘苦,具有防暑明目、清肺镇咳、消炎退肿、疏风散点的功能。用桑叶烧灰淋汁洗头,可去头屑,治疗头面生疮。煎熬好的桑叶汁可用作一种含漱剂以解喉咙炎症,还可治大肠脱肛、便秘等。将桑叶烧焙存性、研为细末,香油调敷可用于烧伤。用桑叶液可治痈疮、虫咬、外伤出血。利用桑叶与桑白皮、白芍等共煎,还可治三叉神经痛;与柳树嫩枝外皮共煮饮服,具有利尿作用。用桑叶还可泡制桑菊饮、桑麻丸、桑杏汤等,利用桑芽叶可炒制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在夏日用于防暑治渴。另外,医药上使用的桑菊感冒片也是以桑为主要原料泡制而成的,利用桑叶研制的针剂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丝虫病等引起的淋巴管炎。

六、桑螵蛸

桑螵蛸是螳螂的卵蛸,卵鞘是雌螳螂分泌的泡沫状物质。桑螵蛸能补肾固精及缩尿,主要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遗尿,小便频数及遗精早泄等,尤常用于小儿遗尿,常配益智仁、菟丝子、黄芪等同用。有补肾助阳作用,常配枸杞子、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治疗肾虚阳痿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