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输液,这事该怎么看?

2024-05-20 14: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于静脉输液,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静脉输液效果好,见效快。”“住院了,怎么能不输液?”“生病了,输点营养液增强抵抗力。”但是,与此同时,输液的另外一面是:“输液对身体有没有影响?”“真的需要打那么多针水吗?”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看待静脉输液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常称“输水”“输液”“打点滴”“打吊瓶”,是指各种药物、血液以及血液制品通过静脉血管通路进入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效果,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主要用于吞咽困难、存在严重吸收障碍的病人,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或者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需要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等情况下的治疗。

二、我国静脉输液的现状

最新《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为80%-90%,一直居高不下,而其中70%的输液是不必要的,可以用其他给药途径代替。

三、静脉输液的缺点

1.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跳过了药物吸收过程,省去了人体识别外来物质的免疫环节,机体受渗透压、微粒、内毒素、药物浓度、滴注速度等因素影响更直接,比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2023年全国共累计上报241.9万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其中,注射给药占56.3%、口服给药占34.4%、其他给药途径占9.3%;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1.1%、其他注射给药占8.9%。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静脉注射给药相关,远超口服给药。

2.产生微粒

输液制剂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产生不溶性微粒,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造成局部组织栓塞、坏死或引起肉芽肿。

3.产生耐药性

过度输液往往伴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人体自身免疫力会下降,时间长了将会陷入药物不起效和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4.中药注射剂的危害

中药注射剂因其制备工艺差异大,成分复杂,很多成分属天然大分子物质,较难溶于水,且中药各成分溶解度不同,较易形成不溶性微粒,阻塞毛细血管引起超敏反应。

5.可能加重心脏负荷

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如心衰),过度输液会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功能恶化。

6.可能损伤肝肾功能

输入的药液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长期输液,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

四、如何正确看待静脉输液?

2013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内容中就提出:用药需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就已将“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列入十大目标。

静脉输液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确需静脉输液情况下选择静脉输液,不能盲目选择静脉输液。大家应该就医时不主动要求输液,更不可滥用输液,应谨遵医嘱,医患配合,以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