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

2024-06-11 15:4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力部署推动省“415X”和绍兴“4151”计划,以“229”产业提升行动为牵引,深化实施“链长+链主”协同机制,通过致力产业数智化、企业梯队化、产品高端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两轮驱动效应显现。1-12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0.0%,连续11个月回升;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4.8%,居绍兴第一;成功入围浙江省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工作试点县市;高端新材料产业列入省“415X”产业集群协同区试点。

一、深化教育引领,增强政治定力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推进“‘229’产业提升、数字生态创新优化、惠企政策直达速兑、企业梯度培育”四大专项行动,让企业感受“政策在优化、纾困出实招、发展有优惠”,努力践行服务工业经济的初心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新增、修订内部管理制度9个,完善“四责协同”机制,刚性落实民主集中制、党组议事规则等制度规定。定期开展政策兑现抽查,督促落实兑现程序,将程序规范要求转变成工作自觉。坚持经常性廉政教育,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荐业务骨干赴省厅、市局专班跟班锻炼,丰富阅历,拓展视野;选派优秀党员赴镇街担任村社“第一书记”、指导员,促进干部在基层显担当、长才干;组织年轻干部开展主导产业调研,全面掌握产业发展现状,查找产业短板,研究提出对策;搭设微讲堂平台,组织年轻干部围绕新闻热点、服务妙招、读书体会等上台开讲,增强“善思、会说、能干”本领。

二、优化顶层设计,推动集聚培育

(一)布局方面,促进“链长+链主”双向协同。制订《关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链协同机制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十个一”工作机制,以“链长+链主”协同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构建具诸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九链九方案”基本编制完毕,精密制造、金属材料加工和环保新能源三大链群方案已完成意见征求。聚焦省高端新材料协同区“五张清单”“六大行动”,对标一流、精准施策,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推进各项重点工作。1-12月,全市实现规上战新产业增加值142.64亿元,同比增长21.7%,占比43.2%。

(二)政策方面,实施“改造+升级”双举并行。制定出台“数字赋能3.0版”“企业长高长壮十二条”等制造业强市政策,对企业购置智能装备给予最高30%、封顶3000万元的奖励补助;重奖盘活用地、整治提升、园区提升等“腾笼换鸟”攻坚企业;实施政策预兑现机制,建立“先行预兑、年度结算”方式,创新工业设备奖励“预拨付”制,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兑现政策资金4.94亿元。

(三)创建方面,强化“部门+镇街”双驱联动。聚焦“天工鼎”创建,牵头定期召开争创分析会,通过“一指标一方案”,推动核心指标显著回升。1-11月,全市分别实现规上亩均增加值195.8万元/亩,位列绍兴第1,全省第20位;增速58.7%,位列绍兴第1,全省第2位。实现亩均税收21.5万元/亩,增速70.6%,增速位列全市第1,全省第6位。1-12月,预计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产值超20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增加值增速13.2%,在省内位次也有大幅上升。规上亩均增加值、规上亩均增加值增速均位列绍兴第一。

三、致力强链补链,推动赋能提升

(一)推动全链条数智赋能。实施“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新智造升级链,高效运行袜业产业大脑,培优做大软件服务业“企业+项目”库。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预计超86%,位列全省第一梯队;预计全年新增市级数字化车间70个以上;海亮股份获评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富润印染获评省数字化车间;圣翔航空入选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恒久传动、宁巍科技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 ;“229”产业实现智能设备联网超20000台;袜业大脑高效运行,目前APP注册用户数已超1000个,合计上架场景应用18个,获央视新闻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二)实施全周期项目跟进。紧盯项目攻坚,扩大有效投资,切实发挥制造业重大项目“压舱石”“助推器”作用,持续推进项目争先创优。10只项目入选省制造业重大项目计划,3只项目列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9只项目入选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计划,4只项目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项目名单,131只项目列入省千亿技改投资项目计划。深化推进制造业内生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已服务9家企业通过项目筛评,计划总投资10.7亿元,涉及用地面积127.6亩,其中50亩已摘牌。

(三)开展梯度式企业培育。相继举行全省“专精特新”对标学习活动、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推进会,推动“链长+链主+专精特新”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小升规”企业13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小巨人”企业7家,省雄鹰企业2家(海亮、菲达),省首台套装备4项,菲达环保入选国家“科改企业”,为绍兴市唯一;申报世界一流企业1家(海亮)、省链主型企业7家;华纬科技成功上市;赛思倍斯成功发射全国首颗超低轨道卫星。

四、强化保障服务,推动环境增能

(一)全域治理拓空间。深化推广隐患清零法、环保达标法、收储更新法等为路径的园区治理“九法”。截止10月底,全市共整治低效用地4301.7亩,其中政府收储73亩(应店街科技城地块),余缺对接1483.1亩(共涉及88宗地块),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2818.6亩(共整治企业184家)。整治盘活100亩以上的工业用地2块。强化节能降碳技改项目跟踪服务,新增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万安科技),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4只(绿色化方向),居绍兴各县市区第1,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1960万元。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好清洁生产改造、节能降碳、示范标杆创建组合拳,新增自愿性清洁生产改造审核企业26家,创建2023年度省级绿色低碳工厂2家(镨美科、盾安机电),绍兴市级绿色低碳工厂(园区)16家(个),创建均居绍兴首位。

(二)人才引进强活力。紧盯“卡脖子”技术和“高精尖缺”人才两张清单,会同镇街多次对接机构、走访企业,加大需求引进,成效显著。(此处有删减)。

(三)参会办展稳订单。已举办“十链百场万企”活动3场(香港国际珠宝展、袜业博览会、金属加工行业数字化改造活动);珍珠大会累计客流量达75万人次,总曝光量达6500万+,华东国际珠宝城日均接待专业买手2万人次,同比增长1000%,各类珠宝销售额超70亿元,同比增长300%;上海袜交会诸暨以205家参展数量占据“半壁江山”,采购金额达3000余万美元;袜博会吸引218家企业、3370余采购商、15000余人次参展,现场意向成交金额超2亿元,比上届增长15%左右;金属加工行业数字化改造活动共有57家企业参加,对接9项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融资额度达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