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03/2024-158841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公开日期: 2024-07-24
主办单位: 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诸暨市经信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5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张锐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结合诸暨资源禀赋, 不断提升诸暨金属材料制造业》(第54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金属加工及新材料产业为我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金属加工更是产业的金名片。目前诸暨市铜管产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是省内最大的铜材精密制造产业基地; 2023年我市高端新材料产业已列入省“415X”产业集群协同区试点。

近年来,诸暨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建设,深入推进产业数智化、企业梯队化、服务精准化,全力打造高端新材料“第一链”。全市初步形成以铜材精密制造为基础,锂、磁、光电、半导体基材等新兴材料为培育方向,上下游紧密协作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特色优势

(一)产业基础雄厚

铜加工及新材料产值在2023年同比增长-0.8%的情况下,今年实现触底反弹;1-5月份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0%。现拥有规上企业142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2家,上市公司3家(海亮股份、露笑科技、帕瓦新能源),世界500强企业1家(海亮集团)。

(二)龙头带动强劲

形成以海亮、露笑、灿根等龙头为引领,友谊、军联、永成、迪艾等骨干为核心,一批规上企业为支撑的雁形梯队。上游:以海亮、军联为代表的铜压延企业。“亚洲铜王”海亮股份拥有国内外生产基地21个。自主研发低碳智能第五代连铸连轧盘管生产线拥有191项发明专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游:涉水暖、冷配、汽配等零部件领域。拥有迪艾智控、盾运、恒森、鸿森等一大批骨干企业。迪艾智控是国内阀门行业龙头企业,其高端液压关键部件插装阀市场打破国外垄断,国产替代率超过50%。下游:涉中央空调、采暖设备、净化设备和新风系统等整机产品。盾安机电核电站空调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

1.协同创新,迸发活力:锂、磁、光电和半导体基材等新材料逐步发展壮大。六方碳素的半导体芯片外延托盘项目、中科金琦的特种高性能PBO纤维生产线项目、三尚智迪的高性能螺纹插装式比例电磁阀智能建设项目等列为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2.优化环境,加大支持:制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晾晒细则》、创新建立涉企全量问题“四归”工作机制。制定《诸暨市关于省“民营经济32条”1+N细化举措表》、《诸暨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一体融合细化清单》,出台涵盖高端新材料在内的“1+9”产业政策。迭代更新市级涉企服务“一类事”项目培育库,指导高端新材料加工产业服务驿站。加大技改奖补力度,今年1-6月份已兑现设备购置等企业技改补助资金超过一个亿,惠及企业260家。

3.项目推动,强链补链:以推动内生项目建设为切入口,摸排形成亿元以上高端新材料领域重点工业项目库,按照签约、供地、开工、竣工、投产分类推进,每月进行滚动更新、进度跟踪,全力做好政策处理、服务保障等工作。今年上半年,海亮股份新能源汽车换热系统用高性能铝合金及其精密制品项目、帕瓦股份三元前驱体项目等12只亿元以上高端新材料项目实现投资9.3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54.2%。

(四)创新平台赋能

高标准推进中俄(诸暨)实验室建设。布局新型电力装备、医用生物陶瓷、金属表面强化和特种电机四大“卡脖子”领域,组建陈清泉院士、帕夫连科院士(俄)领衔的专家智库,完成核心专利申请21项,获授权3项。高水平建设铜材精密制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列为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一馆二平台三中心四院”建设,目前招引入驻服务机构46家,累计为企业服务2820家次。高层次提升企业整体科创实力。加强与清华、浙大、同济等高校合作,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目前,全市拥有高端新材料领域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占全市4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累计达到64家。

二、培育目标

到2027年,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规上企业产值规模达到 800亿以上,打造千亿级“亚洲铜谷”;培育年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9家,上市企业5家以上,孵化一批新材料“领头雁”,把海亮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确保每年引进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以上、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个以上;列入省科技厅年度重点研发项目6个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研发中心8家以上。

三、下步举措

(一)优化产业生态,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建立一把手担任“链长”、相关部门牵头的高端新材料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机制,制定“一链一方案”,全面推进精准招商、创新赋能、靶向服务等工作。二是强化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核三片”布局,打造以数字工贸为主导的中国铜谷数字商贸省级创新发展区;开展全域治理攻坚,落实产业发展土地、用能供给。三是加强政策保障。持续优化《诸暨市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探索设立产业定向基金,制定出台高端新材料内外贸一体化省级改革试点激励政策。

(二)开展招引培育,强化协同创新。一是基础再造补链。靶向招引光学光电子、芯片、半导体等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推动传统铜加工向通讯电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融合拓展。二是重组并购强链。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推广海亮集团海外并购战略,支持海亮印尼铜箔扩产计划。三是平台创新优链。发挥中俄(诸暨)实验室优势,与企业共建研究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成果转化落地。依托铜材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科技服务一站式集成平台、铜谷产业智库、铜谷大讲堂等三大“软基建”平台建设。

(三)推动迭代升级,强化梯队培育。一是推动数智迭代。深化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建成高端新材料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7家以上。二是加强创新驱动。依托海亮“万人计划”、帕瓦锂电材料产业化团队,招引一批院士团队和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快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元件、先进基础工艺等攻关。三是培育“专精特新”。实施单项冠军、“小巨人”建库培育,对标提升,跟踪服务,助力企业“长高长壮”。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于我市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继续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2日

信息来源: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