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588418/2024-158899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4-07-26
主办单位: 市文广旅游局

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6 浏览次数: 字体:[ ]

许沪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我市传统手工艺品打造市域品牌的建议》的提案(第12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诸暨,越国古都,西施故里。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美丽丰富、内容广泛的传统工艺。有风格独特的农具制作锻造技艺;有匠心独运的制茶、酿造、食品制作技艺;有姿态鲜明的地方民俗关联的编织轧制、剪刻绘画制作技艺,这些传统工艺项目与诸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诸暨的文化瑰宝。诸暨市文旅部门一直重视传统工艺振兴和高质量传承发展。

一、深化内涵保护,全面提升传统工艺项目保护传承水平

(一)注重项目培育。2020年以来,在新公布的第九批、第十批诸暨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不含增补)中,新增传统女红、漆器制作技艺等28个传统工艺类项目,占同批次公布项目总量的85%。豆腐包制作技艺等入选第七批绍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次坞打面制作技艺、紫阆黄公糕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截止2024年6月,全市登记在册的传统工艺相关项目涵盖7个门类,近80个项目,传统工艺相关项目在省级、绍兴市级、诸暨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分别占比50%、40% 、60%。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列入首批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二)注重人才孵化。一是促进传统工艺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以来,新增戴剑(豆腐包制作技艺)、斯根坤(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相关绍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人,寿新灿(棕编)、谢小义(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等传统工艺相关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先后推荐袁建虎等人参与文旅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竹艺研修班)、海外技术培训班。二是丰富传统手工技艺活态体验课程,在诸暨非遗客厅等设置综合性传承人工作室,每月设置不同非遗项目的现场活态展示展演课程。三是建立传统手工技艺非遗传承基地、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已建立棕编、竹编、石雕等19个非遗传承基地;竹编、泥塑、剪纸、棕编、火烙画葫芦等项目分别在技师学院、职教中心、西湖小学等学校建立10个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

(三)注重生态保护。一是对传统工艺集中的镇乡街道、村落实施整体性保护,保护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围绕西施故里旅游景区、诸暨同山镇2个省级非遗旅游景区,创建“同山烧”非遗主题小镇,依托振兴传统工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新增省级非遗体验基地创建单位1家,绍兴市级非遗旅游景区2处。二是搭建平台,选树优秀,打造优秀带头人队伍。推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牡琴(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等4人入选绍兴市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诸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璋仁(木雕)等2人入选入选绍兴市首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小义(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家庭入选诸暨市“最美家庭”。开展对70周岁以上传统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纪录片拍摄。

二、强化实践探索,全面助力传统工艺项目产业振兴发展

(一)构建传统工艺非遗项目多元传播体系。10余位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授课,授课次数累计达千余次。统筹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力量,编纂校本教材,已基本完成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棕编等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校课本编纂。出版《诸暨传统手工技艺精品集》《诸暨百样老家生》等相关书籍,举办诸暨市传统手工技艺大赛、西施主题文化创意产品暨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切实以传统工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二)构建传统工艺非遗工坊发展集群。2024年5月止,“同山烧酒”“越红工夫茶”“诸暨年糕”等3家单位创成首批省级非遗工坊,6家单位创成首批绍兴市级非遗工坊,24家单位创成诸暨市级非遗工坊。“同山烧酒”“西施团圆饼”2家非遗工坊列入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2023全年,诸暨各级非遗工坊全年销售量预计超13亿元,累计带动就业近万人次。

(三)提振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竞争实力。利用非遗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带动传统工艺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次坞打面、西施石笕茶、诸暨香榧、同山烧、珍珠等富民产业,打造“一乡一品”产业化项目,实现联动带农富农。鼓励开发相关旅游特色产品。推荐棕编动物系列产品、六峰同山烧、香榧衍生产品等6只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相关商品,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非遗旅游产品。培育传统工艺项目“生活力”“数字力”“传播力”,重点推进“西施石笕”茶叶、次坞打面等公用品牌建设。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工艺产品品质提升,线上+线下,推动传统工艺产品展示销售。紫阆黄公糕制作技艺、香榧采制技艺等6个传统工艺类项目在线上设有店铺,10余个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运用抖音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

三、促进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传统工艺项目实绩多点开花

(一)宣传推介有“效”。组织传统工艺类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展示展演比赛交流活动。举办2023年浙江“非遗薪传”传统体育展演、“春禧浣江”“南孟文化节”“文化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非遗学堂”“苎萝市集”“爱心‘食’光里的非遗留声机”等品牌活动,亮相2023央视跨年晚会、西施跨年音乐节、村BA、杭州亚运火炬传递、杭州大运河庙会、第九届中华茶奥会等主题活动160余场,相关信息获媒体报道200余次,其中省级以上100余次。

(二)实绩成果有“力”。案例《“同山烧酒”产业传承 酿造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入选绍兴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二批)“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名单。“苎萝市集”入选100个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苎萝雅集”入选浙江省文化雅集试点培育项目。2023年,获省非遗“薪传奖、创新奖、特别贡献奖”等37项各级各类奖项。

正如您建议的,目前诸暨传统工艺项目的保护传承中还存在与“西施文化”“三贤文化”等地域文化结合不足、形成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和产业链不强等方面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锚定“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创建目标,积极培育具有诸暨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项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点推进“西施文化”“三贤文化”等文化标识传统工艺培育建设项目

围绕打造“西施”地域文化核心IP,培育形成“西施”IP传统工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扶持“西施”团圆饼、“西施美人牌”越红工夫茶、“醉美”“勾践王”同山烧酒、香榧衍生产品等传统工艺特色品牌。发挥传承人引领作用,促进技艺传承创新、提高产销能力、培育特色品牌、促进就业增收、振兴传统工艺。加强非遗工坊间的交流合作。

二、全力推动“非遗IP”资源转化

强化非遗联创共享,紧扣“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两个核心任务,围绕“西施故里·好美诸暨”“浙江有礼·‘枫’尚诸暨”主题,举办“非遗助力 共同富裕”诸暨非遗伴手礼评选活动。认定各级非遗工坊10家以上,全年开展“春禧浣江”“苎萝市集”“苎萝雅集”等品牌活动不少于60场,引导共富工坊、非遗工坊、行业协会、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各类展销活动。打造“西施故里·好美诸暨”旅游购物特色品牌体系,力争每个镇乡(街道)都有若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让具有浙江韵味、诸暨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活力。

三、加强传统工艺项目、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以丰富的节会活动、优质的产品供给,持续推动“文创、研学、演艺、展销”等业态联动,共同构建非遗产品链、品牌链和营销链。做靓“西施故里 好美诸暨”城市文旅形象,提升西施文旅IP的辨识度与影响力,打造文旅促进共同富裕的县域样板。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 10 日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