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04/2024-158938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公开日期: 2024-07-29
主办单位: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9 浏览次数: 字体:[ ]

辛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集中我市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的建议(第10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我们十分认同,这对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擦亮“诸有优学”金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我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画好“同心圆”,着力推进公民办教育融合发展

诸暨民办教育发达,海亮、荣怀等民办教育有不少优质资源,如公民强强联手,统筹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共享与合作,就能起到“1+1>2”的协同效应。前期,市教体局配合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开展了“推动公民办教育融合发展,重振诸暨教育风采”的专题调研,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市政府拟牵头组建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协、组织部、人社、科技等相关部门(单位)组成,并实施责任清单制度;在市教体局设立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教体局主要领导任组长,为公民办教育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注重外联内研。由“领导小组”牵头、市政府出面,充分利用“发展大会”“教育智库”等渠道资源,聚集各方力量,与国内顶尖大学(“C9联盟”)建立长效常态沟通合作机制,打开我市优质高中与顶尖高校衔接合作的新局面。由市教体局牵头,统筹公民办资源力量,在高校(科研机构)的支持指导下,成立多个工作专班,针对性地研究高水平三位一体、强基计划、竞赛保送、高校专项、清华领军计划、北大卓越计划等升学渠道,深化与高校共同开展课程研发和创新人才培养。三是致力共享共用。坚持公民办“一盘棋”理念,浓厚“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氛围,努力在优质教练团队、优质生源、优质课程建设等方面破除校际“壁垒”,尝试“同引进、同培养、同开发”,最大程度利用和共享优质资源,互促激发公民办教育活力。

二、聚焦“全链式”,稳妥推进尖子生培养体系构建

积极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全链式”人才发现培养新体系,探索人才早发现、早培育的选才育才机制。一是实施伯乐工程,实现培养前移。如自2022年起,我市已在八年级学生中开展数学、科学素养测试,重点培育遴选优秀苗子,并把测试结果与诸暨中学、海亮高中的入学选拔资格作适当挂钩,旨在建立初、高中尖子生贯通培养体系。二是建立基地学校,营造培优氛围。如信息科技学科,我市重点打造滨江小学、浣纱小学、浣江初中、诸暨中学、海亮教育集团等学科基地学校,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员选拔、团队组建、日常训练、备赛参赛等机制,形成了良好的贯通培养生态,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三年获全省一等奖50个,全国金牌7枚、银牌7枚、铜牌2枚。三是鼓励人才引进,搭建人才高峰。市政府适时出台专项政策资金,加大对“五大学科”金牌教练的招引力度,公民办成立竞赛辅导教师共同体,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竞赛教练团队。鼓励各校引入市外优质生源,优化就读环境,积极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

三、打造“新引擎”,加快推进“诸有优学”因材施教项目实施

充分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下的热点,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从2023年开始,市教体局投入7445万元联合科大讯飞实施“诸有优学”因材施教项目,建设“双减”智慧作业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教学实录分析系统、科普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无人机课程、“诸有心育”等七大项目,重点打造“创新实验室”,开设了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意开发、创意编程、任务挑战与创优未来等一系列课程,积极赋能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去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全省仅2个区县市),且13所学校被列为应用试点校,成功承办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年组织覆盖全学段的机器人比赛、创意编程比赛、幼儿机器人展示等系列“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8次,参与学生达1万多人。

衷心感谢您对诸暨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信息来源: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