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4-158396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公开日期: | 2024-07-03 |
主办单位: | 科技局 |
会办单位: | 经信局,开发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融办 |
诸暨市科技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答复
郦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本土初创科技型企业资源要素保障力度建议的提案(第74号)收悉,感谢您对诸暨科技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本土科技型企业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紧扣“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纲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强市首位战略,不断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深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我市积极推进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旨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科技领军型企业”的全链条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主研发体系,结合各类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建立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库,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迈进。对创新能力强、研发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助推其登上“科技小巨人”、科技领军型企业等更高台阶。目前,全市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87家,高新技术企业607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
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有效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深化“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攻关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解决本土企业在国产替代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迫切需求,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应用。2023年,诸暨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立项10只,产业涵盖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科技强农、生态环保等领域,共计补助科技专项811.6万元,带动研发投入近7000万。着眼自主创新,继续扩大企业研发机构基数,全年组织申报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5家、绍兴市企业研发中心74家、诸暨市企业研发中心300余家,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三是整合资源,促进本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聚焦珍珠、铜加工、袜业、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以健全“6+3”产业体系和“链长+链主”协同机制为抓手,构建“一链一方案”,推动产业精准化布局、数智化提升、梯队化跃进。推进袜业、珍珠、铜加工等三大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发挥产业上下游企业资源耦合力量,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引领诸暨优势产业迭代升级。
四是加强科技金融供给,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积极运用诸暨“科创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以及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市内金融机构完善贷款结构管理,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考核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切实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出台《关于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政策意见》、《银行业支持科技企业和人才创业企业发展若干意见》、《中小微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等文件,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及科技、人才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政策支持。探索“知识产权+保险+担保”的融资模式,激活科技型企业产权资产,拓宽融资渠道。
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优化现有平台规划布局”、“优化企业新增用地开发利用管理”、“提高企业扶持系统性”等建议内容,我们将积极采纳、充分吸收,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全面赋能初创企业。借助浣江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的技术优势,促进平台与本土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技术交流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落地。实施双创平台“跃升”行动,以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基础,为诸暨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创业课堂和培训辅导活动,促进初创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以“杭州港”三期建设为契机强化延链补链,完善孵化、加速、落地、辐射闭环,形成15万平方航母级“飞地”的创新创业格局,联动6大“诸暨岛”建设形成“协同出海”的综合战斗力。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的实施,持续扩大创新主体规模,构建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培育机制,发挥创新主体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与提档升级,尤其支持袜业、珍珠、金属材料加工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鼓励科技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创新堡垒,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全面优化科技项目用地管理。相关部门协同作业,根据项目筛评机制,综合考量容积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税收贡献、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等关键指标,择优选定落地项目。诸暨经开区将以“智造之区·品质之城”为发展目标,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不断提升园区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市自规局将鼓励创新土地供应方式,为有意向的本土科技企业提供用地需求的解决方案。通过"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聚焦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市科技局与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联合行动,梳理出诸暨市首批科技创新企业贷款需求名单,包含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接下来,将指导市内银行组建“金融助企小分队”,深入企业实地走访,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运用“科创贷”等金融产品,完善产业链检测机构共享联盟工作机制,扩大创新券的惠企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加快建立科技金融多渠道服务方式,不断扩大科技金融合作银行范围和贷款总额,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全链条、精准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诸暨科技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