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诸暨市人大网 > 监督工作 > 议题审议
> 正文
关于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来源:预算工委 发布日期:2025-02-18 15:22浏览次数:

关于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市财政局局长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审议。

一、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23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947.35亿元,全市国有企业所属金融企业共1户诸暨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资产总额3.36亿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功能性改革,更好服务重大战略。积极探索以八方集团为试点的竞争性国企市场化改革,系统梳理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制度体系,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制定授放权清单,优化构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超额利润分享相结合的市场化薪酬体系,为我市国企做大做强探索市场化改革样板;组建农发公司,全面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向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集聚,激发发展动力,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全面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坚持分类施策、能盘尽盘,形成“存量带动增量”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公开拍卖、协议购买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得到显著下降。

3.加快提升国企信用评级和融资能力全力打造市属国企成为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资产结构合理、产业经营良好、融资渠道多元、债务风险可控的优秀市场主体。2023年文旅集团、产投集团通过交叉持股方式,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成功获评AA+评级,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坚实保障;大力推进专项债、企业债等融资产品,建设集团成功发行2022年以来浙江省AA+主体私募最大发行规模公司债,发债利率创下同时期、同层级平台公司发债利率低点。

4.持续优化监管方式。坚持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持续完善监管体制、提升监管效能,不断推动制度优势、治理优势转化为国企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焦货物和服务采购、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资产租赁领域突出问题,坚持“边核查、边处置、边整改、边建章立制”原则,以全面从严、一抓到底的决心,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规范市属国企的经营决策行为,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5.稳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紧紧围绕以点带面推动清廉诸暨建设全域推进、全面共进总要求,抓紧抓实清廉国企示范点培育创建举措。组织市属国企参加全省清廉国企短视频大赛,通过光影艺术和镜头语言弘扬崇廉尚廉,切实推进清廉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将廉洁因子融入国企文化,加强清廉国企建设,优选国资公司、建设集团、文旅集团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有企业特色廉洁文化品牌、廉洁文化示范基地。

主要工作举措

1.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企业党组织充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围绕重点环节、重要事项构建常态化监督机制,构建“一把手”职责权力可查、可控、可纠正的运行体系;完善国企体制机制建设,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确保党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市场化水平;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摸排,通过专项检查和“回头看”的形式强化监督。

2.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把充分发挥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重大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务求取得更大突破;聚焦资本运作,做强国有资产,通过产业促进、平台孵化、总部招引等形式,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文旅集团经营效益,利用“枫桥经验”“清风廉路”影响力,结合珍珠等特色产业板块,打造全域旅游产品,打响诸暨全域旅游品牌。

3.大力推动融资可持续发展一是确保融资安全。督促国企做好债券兑付到期债融计划和理财直融的到期还本工作。二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国企积极与银行上级行对接合作项目,通过综合性业务合作关系增加与银行机构的合作黏性,取得更多授信机会。三是扩大融资业务范围,引导国企深入挖掘合作金融机构资源,探索经营性物业贷、股权收益权、融资租赁、保债计划、债转股、债权债务型商票等新的融资业务保障融资可持续发展。

4.加快推进存量资产盘活。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快推进养老康养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完成项目研讨工作,下一步将根据选址情况加紧编制可行性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落实相关建设事项。二是盘活河湖库疏浚砂石资源开采权。将全市河湖库疏浚砂石资源全部纳入建设集团统一开采经营范围,保持全市河道砂石开采经营主体统一、市场统一,巩固有序开采、规范管理局面。

5.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指导市属企业完善市场化人员招聘、选拔任用、职位职级设置、激励约束等内控制度,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内部选聘与公开竞聘相结合,强化选人用人竞争性。同时通过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优化队伍结构,用市场化新思维适应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常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建立以业绩为导向、收入能升能降的薪酬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