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显眼包”锦旗真的“牛”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一面面锦旗,一声声夸赞,都是对医务人员医术的莫大肯定。就是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规规矩矩的锦旗,也开始“画风突变”了。
近日,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问全飞副主任收到了一面“显眼包”锦旗,上头赫然写一个字:“牛”。
问医生虽然时常收到锦旗,但还是头回碰到如此“时髦”的锦旗,感动之余也有些忍俊不禁,让我们一起来瞅瞅这背后的故事吧。
家住东和乡的王老伯两个多月前因突发大面积脑梗住院治疗,虽经手术脱离了危险,但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肢体偏瘫和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家人为了帮助王老伯恢复,辗转打听到诸暨市第二人民康复医学科在中风康复方面经验丰富,于是急忙将老人送了过来。康复科问医生接诊后对王老伯的病情进行仔细分析,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翻身、坐起、下床等康复动作在内的每一步都规划的妥妥当当。经过2个月的悉心照料和综合康复治疗,王老伯慢慢从只能躺着到可以坐起,又从可以坐起到独立缓慢行走,唠起嗑来言语也清晰了不少。在短短2月的时间里,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团队对患者和家属交出了一份惊喜的答卷。
“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的医护人员照顾我老丈就跟照顾自家人一样,态度耐心,指导的也特别到位,我丈人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到现在都能慢慢走起来,多亏了你们的帮忙!”王老伯的女婿连连道谢。送锦旗,主打的就是真诚,简简单单的一个“牛”字蕴含着对医生的高度赞扬,也表示了对医院的高度认可。“王老伯的康复效果主要得益于院内及时溶栓治疗,才有后期康复的效果显示。”问全飞医师表示。原来,王老伯2个多月突发脑梗时,我院神经内科吕华军团队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抓住了王老伯急性脑梗溶栓的“黄金时间”,为王老伯预后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脑梗、心梗具有很高的致残率高死亡率,要是让患者转院抢救,很可能在转运途中就出现问题,掌握静脉溶栓技术挽救的不仅是一个生命,也是一个家庭,所以为了老百姓,这项技术必须掌握,可不能让患者被耽搁了。”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金永法院长说道。
医护用心,患者感恩
让我们为这段双向奔赴的医患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