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49/2023-162537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市气象局 发文日期: 2023-06-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诸暨市气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6-30 16:34: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气象局

字体:[ ]
分享至: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压茬推进诸暨气象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发展纲要和实施意见落实。贯彻国务院《纲要》、省政府《实施意见》、省局任务清单和市领导指示要求,落实各项任务。成立工作专班,起草诸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文件,目前已完成初稿编制。

二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推进《诸暨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规划》确定的三大类共计16项指标中,6项指标已经完成,6项指标进展良好,4项指标(低层大气的雷达监测覆盖率、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示范区、气象科普场馆)进展偏慢。

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极端天气“村安工程”(“气象惠民”工程)和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合并实施:开展2023年“村安工程”建设,启动设备招投标;完成自动气象站镇街选址、基础预制进行中。升级19套自动气象站,安装10套全天空仪。3部X波段雷达分别完成基建主体施工、铁塔安装、雷达设备吊装。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完成选址,并开展基础制作和设备安装。“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工程有序落实:浦阳江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项目一期竣工,目前推进二期配套工程建设;美丽诸暨生态项目(第二阶段)按照方案稳步实施;交通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完成验收。“气象科普·灾害应急”体验馆,因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地方财政偏紧,将中止或推后建设。

(二)筑牢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是进一步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落实“三个秒”工作机制,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工作。持续打造气象版“枫桥经验”,实施“攻坚克难一件事”,围绕城市地下空间等易涝区域防灾减灾问题,试点建立“点对点”气象灾害预警提醒机制。深化部门合作,联合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活动:联合应急、水利等部门对镇街开展防汛督查;联合自规、农业等部门开展森林防灭火安全检查,参与姚江镇3·14森林火灾调查评估;联合文广旅游局开展A级景区安全检查。参加绍兴市强天气业务服务演练及诸暨市2023年城区内涝、防汛防台应急演练。启动18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创建工作。

二是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能力。实施极端天气“村安工程”、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诸暨气象监测能力。接受国家级内审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落实2023年省级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任务。落实《诸暨市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区域自动气象站上半年维护349站次、维修23站次,完成区域站19套、国家站2次核查。完成2022年底新建的98套自动站、1套农气站的天元录入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持续完善分级叫应和实况通报“五段式”预报预警服务体系,修订《诸暨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制度(试行)》等三项制度。更新预警接收人员和叫应人员数据库。拓宽信息传播渠道,雷达塔楼气象预警信号灯塔业务使用,525辆出租车顶灯实时预警显示提醒。上半年发布预警信号51次,实施叫应2000余人次。

四是高质量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制定《诸暨市2022年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制作分发“内参”“气象信息快报”“重要天气报告”等决策服务材料128期,短信服务327条301万人次,保障西施音乐节、世界珍珠大会等各项重大活动顺利开展。以“气象管家”微信群,“点对点”服务G235国道等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五是强化“三农”和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诸暨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方案(试行)》,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工作。立足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推进万亩数字化农田气象服务基地建设。制定为农服务周年方案,开展直通式为农服务,制作发布春耕春播、春茶、病虫害防治等专题服务6期。在茶叶、樱桃等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和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来临前,提前滚动开展服务,上半年发布为农服务短信198余条22万余人次。开展三农服务需求调研,走访涉农部门和茶农、樱桃、水稻等种植大户9次,联合东白湖镇开展香榧古树保护工作。推进陈蔡水库人影补水保供水作业基地建设,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次,发射火箭弹2轮10枚、燃烟1轮3根。

(三)持续深化气象科技创新和建强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持续深化气象科技创新。基于“浙政钉”开发“智慧气象”微应用,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决策能力。建成完善诸暨气象消息发布叫应平台,实现向全市19728名浙政钉用户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有效解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深化浙江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应用,配置完善预警发布叫应功能。完善“诸暨交通气象”,在“西施眼”等APP上正常业务应用。

二是持续建强科技人才队伍。局党组专题研究干部队伍建设2次。增加地方编外聘用人员控制数2名,用于气象辅助工作,目前正推进招聘工作。工作人员到省市局交流支援2名。选派1名干部担任市级驻村指导员,履行“党建指导员、政策宣讲员、社情调研员、问题协调员、项目培育员”五大员职责。1人获2023年绍兴市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三等奖。

(四)全面加强气象社会管理

一是依法落实气象安全监管。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实现“精准监管”“智慧监管”和“掌上执法”,逐步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年度行政执法工作计划,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应用率、双随机检查事项覆盖率100%。上半年重点单位现场抽查64家,通过防雷安全风险码平台线上检查109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3处,均立行立改。严格落实对防雷检测公司的日常监管,通过防雷检测活动在线监管系统实施检测机构远程监管32次,检测活动现场抽查6次,属地防雷检测公司行政检查1次。严格落实对气球施放资质公司的日常监管,开展属地资质公司行政检查1次,施放气球活动现场检查9次。

二是畅通精简气象行政审批。落实行政审批改革,优化气象窗口服务,办理施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审批17件。为保险公司提供气象数据接口,简化保险理赔流程,提供气象证明77份。

三是宣传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围绕“3·23”世界气象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推进气象科普进基层、进乡村,赴朱公湖社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讲座,在斯民小学建立学生人工气象观测站,推进气象科普进“百年村小”。开展气象文化宣传,拍摄2023年全国气象短视频创作观摩参展视频《习惯》、全省气象法制宣传微视频《保护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构建和谐气象》。公交车载电视继续开展周末气象科普宣传,应时播放灾害性天气防御知识、公众关心天气热点等信息。上半年开展科普讲座6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群众咨询4000余人次。

(五)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诸暨局把学习宣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党组中心组学习5次,党支部开展学习 15次,地方党校、市委宣讲团等学习辅导 2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 2次。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计划,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深化主题党日活动,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清风廉路”“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党性教育。强化关键节点的廉政提醒,运用典型案例等开展警示教育21次。

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把握“两个维护”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省市局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台账式清单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组织召开党组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按照要求落实民主生活会后续相关工作。贯彻实施全省气象部门“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入开展“红绿蓝”气象服务县域党建联建、交流互动。制定方案,持续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

三是持续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制定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实施“1963”党建工作法,擦亮“精准监测风雨、精心服务民生”党建品牌,破解诸暨气象事业发展改革新老难题。加强党建特色团队建设,建立六个党员先锋服务团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与235国道项目部开展党建联建,点对点“管家式”“保姆式”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与“契约化”结对社区(村)的帮扶、共建工作。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先锋微家”平台参与服务“亮旗”行动,组织党员参加“周末志愿”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34人次。

四是认真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针对巡察、经济责任审计等发现的问题,诸暨局制定整改清单,压实整改责任,严格按照整改时限和要求推进整改,坚决把后续整改工作抓牢抓实,确保整改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把立行立改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落实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和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各项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修订《诸暨市气象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印发《诸暨市气象局公务接待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诸暨局将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做好气象工作:

一是高质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按照《实施意见》和任务清单,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谋划具有诸暨特色的气象高质量发展任务和项目,完成文件起草和意见征求,推动诸暨党委政府印发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文件。进行《诸暨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优化调整,加快规划实施。加快推进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极端天气“村安工程”和浦阳江气象防灾减灾中心二期建设,完成年度任务。落实地方气象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招聘。

二是深化打造气象版“枫桥经验”。完成“攻坚克难一件事”,健全完善城市易涝点“点对点”气象灾害预警提醒机制,建立城市积涝气象风险预警叫应机制。围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探索建设“枫桥式气象站”。贯彻落实“五停”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制度体系,联合应急管理、水利、住建等部门完善灾害性天气叫应协同机制。

三是全力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全面做好梅汛期、台汛期气象服务。推进“气象+”新场景开发,提升气象服务农业、水利、交通、重大工程等能力水平。全力做好杭州亚运会、枫桥经验60周年大会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四是助力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积极融入未来社区(乡村)建设,构建数字化、多场景气象服务体系。启动诸暨重要农产品农业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建成万亩数字化农田气象服务基地,探索建立诸暨特色作物(产业)精细化服务子场景,优化气象灾害风险指数保险。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推进陈蔡水库人影补水保供水作业基地和流动作业点建设。建成斯民小学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五是依法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切实履行气象管理职能,健全气象安全多方治理体系。压实气象安全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镇乡(街道)属地监管职责,加大部门联合检查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全覆盖检查及隐患整改跟踪、防雷码2.0推广应用、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一企一档”资料收集。落实“诸事小灵通”集成应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六是纵深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四责协同”,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双建争先”工程,持续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有诸暨气象特色的模范机关。巩固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争取文明单位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落实巡察、审计整改,强化成果运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