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34/2022-162539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开发委 发文日期: 2022-02-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开发委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2-16 10:34: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开发委

字体:[ ]
分享至: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融杭新城、创新产城”的定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平台整合优势,优化体制机制,集中力量抓好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产城融合等重点工作,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城市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显好的势头。1-12月,开发区(含原高新区)制造业投资107.2亿元;财政收入71.02亿元,同比增长8.6%;基础设施投资16.15亿元,同比增长47.04%;出口总额363.9亿元,同比增长16.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5亿元,同比增长27.9%;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2.8亿元,占全市的74%,同比增长27.6%,成为“千亿级”大平台。

(一)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开发区、高新区实现“两区合一”,进一步优化深化体制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更加突出产业培育、招商选资等经济职能。优化调整三定方案,在设立招商处、人才科技处统筹招商引智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设立投资环境促进、新兴产业、智造产业、数字产业、服务业、重大项目等6个服务中心,从体制上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使招商服务相对专业。制定出台《开发区招商选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规范项目准入,加速项目落地,优化项目服务,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平台能级持续增强。发挥两区整合优势,对标国家级开发区争创标准编制三年行动计划,谋划申报省机器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平台扩容提质、进位晋级,2020年度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第7名,上升16位(全省进位最快)。2021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绍兴市级孵化器1家、省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3家,建成投运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九栖科创中心等一批科创平台,中俄科技人才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2家企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举办2021第四届半导体才智大会暨“创芯中国”集成电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首届中国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及发展论坛等全国性活动,推动开放创新发展。

(三)“双招双引”成果突出。坚持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聚焦数智安防、新材料、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全年新引进项目61只,总投资超250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只,10亿元以上项目10只,科技型项目30个,总投资15亿美元的新宜中国数字装备智慧产业园签约落地。实际到位内资32.32亿元,实到外资3506万美元,引进合同外资约2.3亿美元;引进人才创业项目15个。

(四)项目建设提速增质围绕“一核一廊五园”建设,重点推动数智安防、半导体、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一年来,共有在建工业及服务业项目98只(其中新建44只,续建54只),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生命科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集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余只,8个项目参加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工率达100%,建成投运帕瓦新能源、幄肯新材料、至美环境等一批重点项目,新宜中国、篮球中心、国际商业航天飞控中心、零碳工厂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大新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县市长项目4个、省级笼子项目4个,数智安防产业基地被评为省二季度“红旗”项目。

(五)融杭接沪有力有效。持强化区域联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通过在杭州、上海等地设立“诸暨岛”,在本地建设“杭州港”,承接沪杭都市区溢出效应,破解人才招引难题,推动两地人才创新创业、共同富裕,形成“异地研发孵化—本土转化生产”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一年来,飞地模式进一步深化,中韩科创中心建成投运,上海、深圳“诸暨岛”成功落地运行,各飞地平台累计新引进人才科技项目26个,诸暨岛-杭州港区域联动创新园成功申报为2021年杭州都市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创新样本,截至目前,“诸暨岛-杭州港”创新园已汇聚两地企业80多家、省级以上人才22名,带动两地就业1000余人。

(六)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坚持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杭绍同城”,以七大城市客厅建设为主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历经多年建设和完善,开发区逐渐摆脱了固化的工业区标签,告别了生活配套设施匮乏的局面。一年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15亿元,开通运营诸暨至上海南绿巨人通勤列车,建成投运宝龙广场、华夏金石学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一批城市地标项目,实施篮球中心、崇真初中、温德姆二期等一批高端配套项目,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激活,区内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商贸、居住人气快速持续集聚。

(七)作风效能全面提升。坚持以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以两区合并为新起点,牢固树立“体制不足机制补、机制不足作风补”的理念,强作风、提效能,持续深化开发区“产城融合·服务先行”党建品牌。全力配合支持巡视巡察工作和纪委监委日常监督检查,严格按要求抓好整改落实。深入开展“三服务”、“三为”等实践活动,以“政企亲清会”交流平台为抓手,牵头破解宝龙广场停工问题并推动广场顺利开业、住宅交付,协调解决友谊新材料电力扩容、支持华纬科技上市培育等问题困难,及时回应网民关切落实火车站加装自动扶梯方便群众,抽调党员干部支援镇街抗台、防“疫”,累计为群众、企业、基层解决问题困难70余项。

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开发区设立30周年,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市委市政府赋予开发区高质量开放发展的任务,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三十而立,新一年,开发区将以市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开放“桥头堡”作用,围绕“加速开放发展之问”,紧扣“抓好平台升级”这一个目标,加快完善新一轮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两项规划,全力攻坚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机器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好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城市会客厅三大任务,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为全市大局多作贡献。

(一)调整区域规划,理顺体制机制。对照国家级开发区标准,将原先开发区、高新区管理区域和控制性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开发区和园区地域总体相连、适应发展需要、产业布局分明的基本格局。同时,进一步理顺开发区与相关市级部门及属地镇街的职责关系,将原开发区、高新区范围内除核心区外的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区域亮化等建设养护和建成安置小区的日常管理以及各类创建等工作归属相关市级部门及属地镇街负责,剥离社会管理职能轻装上阵,强化招商选资、项目建设等经济职能突出主业。

(二)完善产业规划,抓好项目双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制定完善开发区新一轮产业规划,启动机器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深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重点培育数智安防、半导体、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层级和水平。加快推进数智经济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确保数智安防产业基地部分楼宇及厂房建成启用,聚源生物、赛思倍斯卫星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运,推动北京璞剑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及第三方平台招商,确保全年招引高新优质项目40只以上,总投资超100亿元。

(三)提升科创平台,强化招才引智。突出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导向,做好“人才+项目+平台”文章,不断扩大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发展能级。一是积极协助做好G60创新港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与大院名所共建研究院,积极培育“小而优”、“小而美”产业2-3个,新建产业加速器10万㎡以上。二是加快科创飞地建设,整合提升杭州、上海、深圳等地“诸暨岛”,积极探索诸暨-杭州-上海联动发展的离岛科创资源孵化器,择机柔性复制推广,全年引进30个以上飞地项目落地诸暨产业化

(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综合服务。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重点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完善基础配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一是抓硬环境,加快七大“城市客厅”建设,确保年底前华城运动中心、五洩江文化广场等项目建成投运,推动篮球中心、崇真初中、温德姆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抓软环境,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数字园区建设,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载体,提档升级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真正落实“办事不出区”。三是抓专业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守规矩、懂经济、会经营的专业化队伍,强化个性化服务,完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落实项目精准服务机制,做实企业及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