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柱屋景区
斯盛居,俗称千柱屋,1798年由三十二世孙斯元儒建造,位于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螽斯畈自然村。斯元儒(1753.10—1832.1),字翼圣,太学生。他以做山货生意发家致富,是当时诸暨的著名富商。千柱屋规模恢宏,造作讲究,被誉为江南清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作之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柱屋总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座南朝北,依山而建,东西宽108.5m,南北深63.1m。屋内有8个四合院,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楼房121间,柱子1322根。其5座重檐式门楼全系青石、砖雕制作,镌刻人物、山水图案,皆形象生动逼真,极其精美;梁、柱、门、窗、墙均有装饰,颇具特色,堪称民间造型艺术的瑰宝,是一处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古民居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历史遗产。
其正大门上刻有“于斯为盛”四个九叠篆大字,系临摹宋代大书法家米元章所书。“于斯为盛”,出于《论语》,论语云:“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于斯即于此,在这里的意思。盛,兴盛、昌盛之意。而千柱屋门额上的“斯”字,除此本义外,同时亦寓“斯氏”之意,有一语双关之妙,也就是说姓斯的在这里最为兴旺、昌盛。
从正大门进入,依次为门楼、大厅和座楼共三进,为该建筑之主轴线(也称中轴线),它以主轴线为中心,东西侧各分设辅轴线两条,并与主轴线垂直,作对称式布局。四条与主轴线平行的辅轴线上,各有前后两个楼式四合院,前后两院又由横向的“通天弄”相隔。由此形成了整座建筑分设八个四合院的格局,内部各院以檐廊相互连接沟通。因此,走遍千柱屋,可以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湿鞋帽。更令人称奇的是整座巨宅构件中竟不用一枚铁钉,全部用竹钉或木钉代之。千柱屋建筑大都为杂木,其中以香榧、板栗木为主。
现在千柱屋内200多人口,其中斯姓占90%左右,而且大都是斯元儒的后裔,其余人家则是1951年以后陆续迁入千柱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维修过程中,大家形成了一种共识,把千柱屋当作祖宗的遗产来看待,自觉地把它保护好、管理好。尤其在那动乱年代,斯姓族人在所有的雕刻上面偷偷地用石灰或泥土封盖起来,面上写上标语口号,使这些文物得以基本保持完好,实让后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