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孟祭礼
2025-03-17 15:1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文广旅游局
南孟祭礼是宋朝时期迁入诸暨的孟子后裔为主所传承的祭祀礼仪。孟子是儒家文化集大成者,他继承发扬丰富了孔子学说,被后人尊为儒学亚圣。宋政和五年(1115),宋徽宗钦定祭祀礼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祭孟子。为更好的传承孟子思想和学说,由此产生了南孟祭礼,八百多年来,祭礼绵亘不绝。
诸暨是南孟祭礼的主传地。《宋史》《浙江通志》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哲宗皇后孟相临朝监国,命内侄信安郡王孟忠厚(孟子47代孙)护驾南渡。其幼子孟德载以勋戚南渡著功绩,于绍兴十七年(1147)封爵诸暨。嘉定丁丑(1217)奉旨在诸暨夫概里(十二都)建孟子庙,四时专祀。
南孟祭礼由宋时四时专祀,明时演变为春秋两祭,上世纪60年代以孟子诞辰日和忌辰为期祀。祭礼形态多样,有祭品、祭乐、祭舞、祭文等,奉祭者多元,有官祭、民祭等。仪式内容独特,有起乐迎圣、三献礼、行五传礼、娱神通唱等,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生动地阐释孟子思想中的“礼乐祭祀”。风教影响广泛,十二都区域被誉为“风教之基地,耕读之典范”。
南孟祭礼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认知价值、社会和谐功能价值、民俗教化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娱乐价值,对研究南宋文化有着重要的佐证作用。
2016年12月,公布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