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健康科普:踏青祭扫,别忘健康防护

2025-04-02 13:4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前后,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时期。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仅是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也是春暖花开、外出踏青的好时节。然而,季节交替、人群聚集、野外活动等因素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为了让大家平安健康地度过清明假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健康提示。

一、防过敏:春季花粉、尘螨需警惕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花粉、柳絮、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过敏等问题。

健康建议:

1.过敏体质者外出戴口罩(如N95或医用外科口罩),减少花粉、粉尘吸入。

2.避免直接接触柳絮、花粉,回家后及时洗脸、漱口、更换衣物。

3.过敏性哮喘患者随身携带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4.室内保持清洁,定期除螨,减少尘螨过敏风险。

二、防流感: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清明期间人群流动增加,加上春季温差大,容易引发流感、感冒、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

健康建议:

1.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2.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3.人群密集处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4.老人、儿童等体弱者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三、防蚊虫:野外活动当心蜱虫、毒虫

清明扫墓、踏青多在郊外或山林,蜱虫、蜜蜂、隐翅虫、蛇类等可能出没,需做好防护。

健康建议:

1.穿长袖衣裤、高帮鞋,避免皮肤暴露。

2.避免在草丛、灌木丛久坐,减少蜱虫叮咬风险。

3.被蜱虫叮咬勿硬拔,应用酒精或烟头刺激其自行脱落,并及时就医。

4.被蜜蜂蜇伤,先拔除毒刺,用肥皂水清洗,过敏者需紧急送医。

四、饮食安全:慎食野菜,避免肠胃不适

清明有吃青团、野菜(如荠菜、蕨菜)的习俗,但误食有毒植物或变质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肠胃炎。

健康建议:

1.不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菜,避免误食毒蘑菇、毒草。

2.青团等糯米食品不易消化,老人、小孩、肠胃病患者应适量食用。

3.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露天摆放的祭品(可能变质或被污染)。

五、防火灾:文明祭扫,避免烧伤和山火

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扫方式易引发火灾,不仅危害环境,还可能造成烧伤、呼吸道刺激。

健康建议:

1.提倡无烟祭扫,用鲜花、电子香烛等替代焚烧。如必须烧纸,选择空旷处,远离枯草树木,并确保火源完全熄灭。

2.发生火灾立即撤离,拨打119,切勿盲目扑救。

六、心理健康:调节情绪,避免“清明抑郁”

清明节寄托哀思,容易引发悲伤、抑郁情绪,尤其是近期失去亲人的人群。

健康建议:

1.适度表达哀思,但避免过度沉浸悲伤。

2.与亲友倾诉,或通过写日记、整理老照片等方式舒缓情绪。如长期情绪低落、失眠,建议寻求心理咨询。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亲近自然的传统节日,但健康安全不可忽视。做好防护,才能让清明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