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如何运动才安全?

2025-04-09 15:5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饭后走一走,活到99。然而,很多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接受过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会有“得了心脏病要静养”的误区,不敢运动,担心运动会造成心脏支架移位,害怕运动会刺激心脏,引发心脏病发作。其实, 适度的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是有益的。大量研究表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适量运动,可减少或防治各种冠心病致病因素,加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运动对冠心病防治有好处,但运动不当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屡见不鲜。因此,冠心病患者运动不能盲目,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冠心病患者想要运动,应先到医院心内科或心脏康复专科,由医生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运动测试,确定能否运动、运动类型和强度,并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2.选择合适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运动处方中的主要形式,还可配合抗阻运动。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

3.掌握适当的运动强度:冠心病患者锻炼时关键要掌握适当的运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年龄,心脏功能来确认,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居家锻炼时用心率和自我感知劳累程度来监测运动强度最简单。冠心病患者运动时的心率上限应控制在(170-年龄),例如50岁患者锻炼时心率不要超过120次/分钟;按劳累程度分级法,推荐低强度运动达到体感轻松,中强度运动达到稍有些吃力。如果运动中出现明显的心慌、憋气、胸闷、胸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停下来,保持安静状态,必要时给予吸氧或舌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如果症状继续加重,要立即就医。

4.锻炼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冠心病患者运动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包括锻炼时间、运动量都应逐渐增加,在心率指标监测和主观感受耐受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锻炼要有规律,持之以恒,运动频率每周3~5次,每次40~60 min。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使自己从运动中获得乐趣。

5.最佳运动时间:研究表明,上午6点~9点是心脏病发作的“早高峰”,因此,冠心病患者运动最好避开这个高峰时段。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3点到晚上九点前为宜,同时要注意不可刚吃饱就出门运动,宜在饭后1小时之后进行运动。

6.为提高运动安全性,运动前后准备也很重要:每次运动必须要有热身期、运动期、恢复期三个阶段。运动前需做5~10分钟热身运动;运动结束不能立即停止,需进行5~-10分钟的整理运动,使心脏逐渐适应运动量的减少。运动过程中,不要盲目地追求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才是最好的。

7.冠心病患者日常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配合,可以少食多餐,低脂低盐,低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适当食用蔬菜水果,以保持理想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