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5714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公开日期: | 2025-06-25 |
主办单位: | 科技局 |
诸暨市科技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75号提案的答复
袁屹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问题的提案(第7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情况
(一)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深化
一是优化科技服务生态。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企业服务中心开设科创服务板块窗口,配置“一常+N专”人员,为创新主体提供政策解读、项目申报等全周期服务。今年以来办件量已超300件。推动科创平台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已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8家,为初创企业提供场地扶持、政策对接、技术转化等一站式成长解决方案,孵化场地约9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超350家。助力企业拓展产品市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类重点展会,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抱团出海。
二是强化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成立科创全链条联盟,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定期举办“科技沙龙”,促进技术需求与创新资源精准对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近三年有色金属加工创新联合体申请发明专利17项、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标准10项,珍珠产业创新联合体授权专利达15项。
三是构建资源共享协作体系。组建检验检测共享联盟,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目前在“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上”共上线仪器122台,价值1.36亿元,联盟可检测项目超100项、技术人员超300人,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创新成本。运行上线“诸暨专利开放许可系统”微信小程序,助力企业高效盘活存量专利、加速实现专利价值。
(二)创新主体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实施“揭榜挂帅”攻关机制,联动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18所高校,推动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自2022年以来,共实施攻关项目35项,累计拨付政策激励资金2635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5.3亿元。对工业新产品、首台(套)装备进行政策奖励,并在白塔·浙江全球精准合作服务综合体推荐展示相关优秀应用案例。 2024年度立项工业新产品135只,完成评价109只,其中国际领先1只,国际先进13只,实现我市乃至绍兴市国际首台(套)装备“零的突破”;获得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23项,推动8项科技成果实现本地转化。
二是融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拓展建立“中英国际技术转化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诸暨联合创新中心”,打造需求对接、人才招引、成果转化、项目服务“四位一体”的成果转化3.0模式。深化国际创新合作,积极举办“丝路英才”大赛;推动博士创新站建设,开展博士入企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通过“千博助千企”数智平台,实现企业需求发布、入企服务、项目对接等全流程管理,已入驻企业60家,发布技术需求249项,博士入企服务360余次,签订技术合同52项。
三是打造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构建 “一岛一港一园”立体矩阵,贯通“研发-中试-产业化”全流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诸暨岛”借力沪杭资源吸引省级以上人才40余名,博士及硕士人才200余名,为成果落地提供人才保障。杭州港一二期累计引育孵化各地企业130余家,入驻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200项。智能视觉产业园通过“中试+项目”,推动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化项目实施,吸引落户智能视觉企业50多家。
(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搭建托管平台优服务。设立知识产权指导服务站,由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的骨干组成智库驻站,提供专利申请内容审核、流程指导等增值服务,助力快速通过预审。用好绍兴市“山會知管”专利管服平台,引进专利代理机构,为托管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维护等12项基础服务和专利导航等17项高质量发展服务,弥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足。
二是风险预警健全“防范链”。开展省级知识产权预警项目,组织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梳理海内外专利数据库、涉本地企业侵权案例等信息,深入研判知识产权历史诉讼、全球布局及未来趋势,构建知识产权纠纷早监测早预警早应对模型,累计向120余家中高风险企业发布风险预警;针对非恶意侵权,创新以授权方式促成和解共8起。
三是简易执法保障“快维权”。率先实施《浙江省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规定(试行)》,运用“独任审理”“先行比对”“径行裁决”等简易执法程序,加快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减少维权成本。构建“枫桥式”知识产权共治体系,凝聚多元力量,以行业意见为依据,以法定赔偿为准绳,科学合理确定赔偿金额,加速达成调解协议。引导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增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权威性,司法确认调解案例赔偿执行率达100%。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服务质效,畅通供需对接渠道
一是供需精准匹配机制再强化。健全常态化、动态化、可视化的技术需求发布机制,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多种方式,建立技术“供给清单”,提高关键技术供给能力。探索实施双向对接机制,搭建企业技术需求库、高校科研成果池、行业市场动态分析等板块,定向推送科技创新信息。设立线下联络渠道,定期组织重点产业对接会,促进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深度交流,实现研发能力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衔接。
二是科技服务平台效能再提升。提高科创板块增值化服务效率,根据规模及行业类别提供适配其发展需求的科研成果、行业专家、相关政策条款等信息,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聚焦科技交易市场、创新综合体等现有服务平台载体,强化创新项目辅导、产学研对接合作、技术咨询等核心功能,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运营质效。实施"龙头引领+集群共生"战略,鼓励引导产业链核心企业进一步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带动小微企业共建行业生态集群,降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二)加速成果转化,缩短创新价值周期
一是成果孵化体系再完善。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推动现有孵化器完善业态功能,建设专业化、正规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力争国家级孵化器建设实现零突破。深化"一岛一港一园"平台建设,拓展建设杭州港,联动诸暨岛、智能视觉产业园,建成省内最大体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融通人才、项目、产业,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引导领军型科技企业、共建高校研究院等主体建设通用型或行业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或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学院),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提升成果产业化效能。
二是成果转化机制再深化。完善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制度,常态化开展发现推荐、遴选评价、跟踪咨询和应用转化等工作,并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重点人才团队等科技成果动态发现和就地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深化科技成果线上拍卖交易,形成线上线下融通的技术市场交易服务体系。力争2025年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30只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项以上。
(三)深化政策迭代,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再加强。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建立覆盖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等环节的“事前预警、事中保护、事后维权”法律服务链。深化专利、商标、版权一体化管理,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精准打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拓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渠道,优化企业服务站点布局,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升级,形成激励创新、保护有力、运营高效的服务生态。
二是创新生态环境再优化。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成果转化、人才计划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财政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落细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维护企业创新热情。用活用好“科创贷”金融产品,鼓励银行通过“信用”、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质押支持企业贷款,降低创新成本。建立“政策动态评估+企业需求直通”机制,围绕企业痛点迭代升级科创扶持政策,营造创新氛围愈发浓厚的良好生态。
诸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