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安宁——让生命的告别温暖如诗
你是否想过,生命的尽头,应该是怎样的场景……
是让刺耳的监护仪声成为唯一的陪伴,还是让冰冷的器械主导最后的告别?
在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一支特殊的团队用专业与温度,重新定义了生命的终章。这家集医疗、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作为全市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直面老龄化社会现实,以“生死两相安,让患者有尊严、有质量地离开,让生者无遗憾、无歉意,让生命温暖从容”为原则,为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撑起一片充满爱与尊重的天空。
一、制度为基,构筑有温度的生命方舟
制度保障:温暖服务的“脊梁”。医院以“三多”暖心服务为纲,为安宁疗护注入坚实力量。跨学科团队由医疗、护理、心理、社工等领域组成“生命守护者联盟”——医生精准镇痛、护士尽心护理、志愿者贴心陪伴。正如一位护士所说:“我们不仅是医护,更是患者最后一程的家人。”
环境保障:打造“不像病房的家”。医院对病区改造:护士站、治疗室、谈心室、关怀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食堂送餐与家属自制餐食灵活可选;休闲区配备康复器材,支持家人陪伴患者进行日常活动。一位家属感慨:“这里不像病房,倒像家里,让人安心。”
服务保障:标准化与人性化的双翼齐飞。标准化流程与人性化关怀并不对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双翼。临床科室科学制定诊疗和服务制度,做到规范化诊疗,每份安宁疗护协议需经多学科团队会诊,确保法律与伦理的双重合规,确保医疗行为既符合规范要求,又饱含人文温度。从入院时的多维评估到丧亲后的哀伤辅导,10余环节紧密衔接。个性化服务(如临终遗愿实现)有标准化流程,既量化症状控制,又预留“生命定制时间”,让规范与温情并行。
二、人文关怀,融化孤独的生命之光
在安宁病房的走廊里,轻缓的脚步声中流淌着心灵的共鸣。当医学触及极限,人文关怀成为最后的良药——它是医生的倾听、护士的陪伴、家属的“解忧铺”,让孤独的归途开满温情之花。
56岁的蒋女士因肿瘤晚期进入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预期生存期仅半个月。病痛的折磨使她陷入情绪低谷,眼神黯淡无光,对周遭一切失去兴致。此时,医院的照护团队化身为温暖的天使:播放她最爱的音乐,以芳香疗法舒缓神经,耳穴压豆缓解疼痛,而最温馨的当属大家陪着蒋女士一起翻看家庭相册的时刻。欢声笑语中,她的眼神重新焕发光彩。最终,在第43天的傍晚,蒋女士在医生护士及家人的陪伴下,带着最小的遗憾与痛苦,安详离世。这比预计生存期多出的近一个月,满载着安宁疗护的温暖与爱。医护人员用专业与温度,守护着生命最后的体面,让落叶仍保有生命的重量!
三、专业传承,让温暖照护持续生长
三年来,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宁病房从无到有,成为生命最后一程的温暖港湾。为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医院多批次选派医护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市级专题培训,系统学习人文关怀、护理技巧、症状管理等知识。截至5月底,已为200余例终末期患者提供安宁疗护照护。团队更多次深入社区开设“诊间课堂”,普及安宁疗护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知。
医护人员以中医疗法缓解患者不适,在病房里点亮生日蜡烛,陪患者守候新芽破土,用棉签为老人“描摹”春茶味道……他们坚信,最后的陪伴不是监护仪上的数字拉锯,而是让爱如长河般缓缓流淌。
在这里,凋谢是花瓣舒展坠入春泥的优雅,告别是以回忆、温度与懂得写成的深情长诗。而疼痛控制、心理疏导、灵性照护编织成的网,正在不断接住生命下坠的星光。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若秋叶之安宁。安宁疗护,让生命有尊严,照护有品质,用爱温暖最后一程,让生命以最从容的姿态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