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6289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公开日期: | 2025-07-08 |
主办单位: | 科技局 |
诸暨市科技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答复
杨丽辉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的提案(第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们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既肯定政府在科研成果转化上方面所做的工作,又指出了存在的3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主抓手,紧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主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目前情况
(一)聚焦产创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力
围绕“229”产业体系,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开展省市级科技项目技术攻关,以核心技术突破带动创新链产业链效能提升。已实现研发机构覆盖率71.6%,摸排上报省重大专项联动选题需求4项,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需求18项,指南建议2项。组织筹划向省科技厅争取将珍珠产业纳入历史经典产业省地协同科技专项,已上报技术需求4项。聚焦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以项目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今年上半年入选省“千项万亿--科技强基”项目4个,入选绍兴科创走廊重点项目15个。
(二)聚焦平台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坚持平台贯通产业链,人才引到产业链,成果用到产业链,聚焦航空航天、智能视觉、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浣江实验室、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等3家高能级科创平台,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诸暨联合创新中心、中英(诸暨)国际技术转化中心、浙江省军地一体化先进技术转化中心、石墨烯新材料工业技术转化中心等4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形成“3+4”梯度发展的科创平台建设体系,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管理运营模式、加强要素政策保障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推行“反向飞地”联动,通过“诸暨岛”与“杭州港”双相联动,聚焦要素流通、问题共研、成果共享,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诸暨岛杭州港”成功创建浙江省首个“飞地型”双创示范基地。
(三)聚焦生态优化,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磁吸力
结合当前科技创新的形势与创新主体需求,修订出台2025年度《诸暨市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若干政策》,通过线上推介与线下专场解读同步宣传惠企政策,印发政策宣传折页超2000份,覆盖企业超200家;同时紧抓助企政策落地,上半年已兑付科技政策资金超7000万元,发放“科创贷”4384万元。推进科创板块增值化服务,开设科创服务板块窗口,配置“一常+N专”人员,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项目申报等全周期服务。做好外籍高层次人才跟踪服务,共受理外国人来华工作事项86人次;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助力企业创新,已聘用专家22人。
二、下步打算
(一)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度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在项目选题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确保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二是加强中间试验和工程化研究:加大对中间试验和工程化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中试基地,开展科研成果的工程化验证和优化,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和实用性,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时间周期。
三是构建科学的技术评估体系:组建专业的技术评估团队,建立科学、客观的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对科研成果的技术可行性、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为成果转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转化风险,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二)加大本土实验室宣传推广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大市场建设,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和实验室提供信息发布、技术交易、项目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是提升实验室知名度。利用多种渠道,包括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行业展会等,广泛宣传本土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技术优势和应用案例,提高实验室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关注和合作。
三是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定期组织本土实验室与企业的对接活动,如技术交流会、项目路演等,促进双方的沟通与合作。支持实验室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三)强化人才引育工作
一是提升科技人员转化能力。通过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运作培训,提升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课程,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特别是具有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他们来诸暨创新创业,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探索实施校院企人才有序流动“互聘共享”计划,开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聘用,促进科研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顺畅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多元价值。
(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推动成立科创基金,支持有条件的科创平台联合社会资本、政府资金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共同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评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项目申报等全方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监测与评估
一是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科技成果转化的动态和趋势,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开展绩效评估。定期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评估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对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效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诸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