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588418/2025-166290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公开日期: 2025-07-08
主办单位: 科技局

诸暨市科技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6 浏览次数: 字体:[ ]

黄丽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诸暨市引进高科技项目,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7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415X”先进制造业建设计划为主抓手,加快提升我市新能源、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等产业核心竞争力,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目前情况

一是聚力引进高科技项目。聚焦科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平台贯通产业链,人才引到产业链,成果用到产业链,以海归小镇、浣江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等为科创主平台,持续开展“人才+项目”招引。2024年诸暨市全年引进的10亿元以上项目中,高科技领域项目占比达75%,主要集中在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等产业上,符合我市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打造高能级校地合作科创平台。聚焦航空航天、智能视觉、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浣江实验室、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等3家高能级科创平台,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诸暨联合创新中心、中英(诸暨)国际技术转化中心、浙江省军地一体化先进技术转化中心、石墨烯新材料工业技术转化中心等4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形成“3+4”梯度发展的科创平台建设体系,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管理运营模式、加强要素政策保障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三是服务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诸暨市深化“腾笼换鸟”,推行国有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参照“标准地”管理机制,借力政策扶持,开展工业闲置土地、厂房摸排工作,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告知企业,为需求双方搭建“余缺对接”桥梁,推动制造业项目快速落地。近三年累计促成“余缺对接”土地215宗,盘活闲置用地2979.1亩。如上市公司华纬科技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余缺对接”闲置土地82亩,新上新能源汽车稳定杆项目,实现产能快速释放。

二、下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建立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大力发展环保新能源、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低空经济、高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招商引资激励政策优化改革,创新“1+5+N”重大招商项目指挥机制,打造产业政策、信息归口、项目筛评、要素保障、督查考核“五个统一”工作模式,建立市领导挂钩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机制,以招商引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是进一步导入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健全教科人、校地企、产学研一体融通机制,加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确保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每年开展项目合作30个以上。持续开展高能级科创平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行平台与成果完成人收益共享。支持平台利用知识产权、设备人员服务作价入股孵化引进的产业化项目,促进成果在当地转移转化。充分发挥科创平台支撑服务功能,举办国际性创新创业大赛、学术高峰论坛等活动,加大诸暨宣传力度,对平台引进孵化的人才科创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科技项目落地。探索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创新构建项目储备机制和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前置研究要素保障,前端处理难点堵点。建立招商落地、开工建设、投资贡献、要素支撑、投产达效“五榜赛马”晾晒机制,大力推行“五个一对一”模式,确保重大项目落地推进、开工投产。贯彻落实国家、省及绍兴市关于科技金融有关要求,推动成立科创基金,支持有条件的科创平台联合社会资本、政府资金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共同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上下贯通、重大项目审批提速、国企盈利能力提升等领域改革,以最优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提供最便利条件。


诸暨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8日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